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北京科技大学迹语榴润|科技引领乡村,文化助力振兴

2025-08-18 11:53:12   来源:看点时报

北京科技大学迹语榴润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7月22日奔赴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展开了为期十四天的深度调研与助农实践。团队成员们以青年之智、青春之力,将所学知识与乡土实践紧密结合,通过电商直播与文化探寻,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Image

镜头前的青春力量,产业链上的深度洞察

在秦安县西川镇王湾村的“陇鲜七桃”等多个电商基地的支持下,团队成员们迅速化身为带货主播。镜头前,他们热情洋溢地介绍着秦安蜜桃的甘甜多汁。这些产品不仅是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更是获得国家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充满活力的互动,直播间吸引了大量关注,有效提升了“秦安蜜桃”等区域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将流量实实在在地转化为销量,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Image

实践团的脚步并未止于直播间。为更深刻地理解当地产业,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蜜桃果园与花椒种植基地,参观农产品加工车间,与当地农户、合作社负责人及企业家进行深入交流。从种植、采摘、分拣到包装、物流的全过程,团队成员对秦安特色产业的优势与挑战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这种沉浸式的调研,不仅为他们的直播内容提供了鲜活素材,更让他们对如何以科技手段优化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等问题,形成了初步的思考与见解。

指尖上的陶与火,剪刀间的形与情

秦安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制陶史可追溯至距今约八千年的大地湾文化。在康坡村的康晓龙陶艺工坊,团队成员在非遗传承人康晓刚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了从揉泥、拉坯到绘彩的全过程。当湿润的陶泥在指尖旋转、成型,当古老的图腾在笔下重现,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这份跨越千年的匠心与温度。为更好地记录和传播这项古老技艺,团队还精心拍摄制作了一部专题微电影,力求通过现代影像语言,让更多人了解秦安彩陶的独特魅力,唤起社会对非遗传承困境的关注。

一刀一剪,承载着祝福与希望;一纸一窗,映照出生活的淳朴与美好。秦安剪纸作为一项流传久远的民间艺术,深深植根于当地百姓的生活之中。实践团拜访了当地的剪纸艺人安梅霞,学习基础的剪刻技巧。在与艺人的交流中,他们了解到,每一幅剪纸作品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民俗内涵和审美情趣。这次体验不仅是一次技能学习,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浸润,让队员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有了更真切的感悟。

Image

青年担当书写振兴新篇

十四天的社会实践,是一堂行走的“国情思政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知行合一”之旅。北京科技大学“迹语榴润”实践团的成员们,将课堂所学与农村现实相结合,用脚步丈量大地,用行动服务社会。他们既是乡村振兴的观察者、记录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贡献者。

从电商直播的产业助力,到非遗文化的传承弘扬,再到与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交流,此次实践活动充分展现了北科大学子心系家国、勇于实践的时代风采。这不仅是北京科技大学长期坚持定点帮扶秦安、服务国家战略的缩影,更彰显了当代中国青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的坚定信念。当青春力量与古老土地相遇,一幅产业兴旺、文化繁荣、人才汇聚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