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沾了多少泥,心中装有多少情!”八月十日至十五日,江苏师范大学“沃土新程,筑梦桑梓”基层服务践行团于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周集村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实践活动。结合实践地区发展现状及发展需求,切实助力农村新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多元凝聚民生合力。
实践团走进周集村村部,感受其实务实序氛围,探寻村庄治理现代化路径。
村部内,“四个一”工作目标展板勾勒发展蓝图,涵盖产业、人才、文化、生态振兴;基层工作内容展板呈现党性教育、公益志愿活动剪影。村部二楼展示红色先驱故事,政治知识长廊阐释宪法等内容,村中“民主选举”等标识牌融入日常,传递法治与治理理念。紧邻的三务公开栏,党务、村务、财务信息明晰,村支书周书记称:“村里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党员做了什么,都在这儿,大家看得明白,心里才踏实”
如何办好民生“关键事”、解决群众“烦心事?”面对这一议题,团队采访周集村的老党员,从老人口中知晓周集村的点滴变化,切实感受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这片乡土大地上的书写。。”
从榜样力量到村务透明,从振兴规划到红色传承与法治浸润,周集村以多维度呈现,成为观察乡村善治新风尚的窗口 。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老党员孙秀清同志。 李雯 供图
走进生态种植园,探产业致富秘诀。
实践团成员在与周书记交流后了解村里选择种植黑色农作物这一特色产业的缘由以及销售模式,决定走进实地种植园在一草一木间解码黑玉米、黑葡萄等作物的种植情况。
团队成员周熙恒在与技术员交流后得知:周集村以“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80余户村民种黑玉米,亩收益超5000元。村集体还组建电商团队,定期开展直播培训,如今抖音订单占总销量70%以上,让“乡土货”搭上“数字快车”走出家门。从最初的散户种植、销路窄小到如今的政府牵头、专家指点、线上线下双路并行,“五黑”产业正以日益蓬勃的姿态,借互联网赋能之东风,引领当地人民生活迈向崭新的一层。
农产品展览中心内,11 岁的小浩站在展柜前,指着货架介绍热情地向实践团成员介绍当地“五黑”特产。说起产业变化,孩子满眼自豪:“村里合作社统一收、卖,还教直播,城里人抢着买!钱袋子鼓多啦!”
图为小志愿者向实践团成员介绍涟水特产。 李雯 供图
青春助农在当下,双线直播绽活力。
团队成员在深入了解当地产业发展与农产品滞销状况后,决定结合当下“供销乡咖”的热点为乡村带货解决农户销售难题,一场“室内+室外”双线并行的直播助农活动,让周集特色产品搭上“电商快车”,也让青春与助农双向奔赴。
图为实践团成员直播前调试设备。 李雯 供图
下午三点,室内直播间灯光亮起。大学生主播们迅速进入状态,分工明确又默契十足。主播李宇嘉手持一根新鲜黑玉米,对着镜头热情招呼:“咱这黑玉米咬一口又糯又甜,满满花青素!”,助理陆祁雯同步配合,一边展示包装细节,一边补充黑玉米的营养价值。后台运营同学周熙恒紧盯屏幕耐心回答评论区问题。这场直播持续三小时,收获点赞量五万次,售出黑玉米等产品五百单,为农户带来近万元收入 。
与此同时,数百米外的葡萄种植大棚,另一组同学开启“田园直播”。主播许可欣提着篮子,踩着田垄穿梭在葡萄架间,镜头跟着她的脚步,带观众沉浸式逛棚。农户大叔也被拉进镜头,操着朴实的方言回答评论区的问题,憨厚的笑容和满棚的葡萄让评论区瞬间热闹,“买五斤支持老乡”“还能再上一次链接吗”成为高频留言。
此次双线直播,累计开展五场,总在线人数突破万人,收获点赞量十万余次 。帮农户卖出黑玉米、葡萄等农产品近千单,涵盖多种农产品,总收益达两万元 。筹备与直播中,团队遭遇设备故障、话术冷场等挑战,经紧急调试、临场应变一一化解。通过直播,不仅拓宽农产品销路,更让大学生读懂乡土中国烟火与韧性。后续,团队计划打造 “青春助农直播季”,持续挖掘乡村特色产品,培养更多学生主播,把青春助农融入基层服务,让助农故事在乡村 “直播” 不止,助力乡村产业长效发展!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直播助农活动。 李雯 供图
童心共绘乡土情,科普星光护桑榆。
团队发挥示师范生优势,面向周集村的中小学儿童以及老年群体开展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乡土课堂”。
在“田园周集、童语同音”文化课堂上,团队成员陆祁雯以古典诗词为引,带领孩子们领略周集村的文化底蕴。课程创新设置“乡村文化展示台”环节,将当地特色“五黑”农产品融入原创绕口令教学,鼓励孩子们用童声童语自信介绍家乡风物。随后在团队成员李雯的带领下,孩子们进行拼贴画创作。孩子们仔细挑选收集的树叶,辅以彩色画笔,在画纸上精心拼贴、绘制周集村的田园风光与特色农作物。这些充满童真的拼贴画成为展现周集乡土风貌的独特窗口。
针对村内老年人的食品健康与电信诈骗问题,团队成员许可欣开展科普宣讲课堂。结合当地夏季气候特点及老年群体的饮食习惯,许可欣系统讲解了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要点。在防范养老诈骗环节,团队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模拟了“AI换脸、假亲戚借钱”及“养老理财陷阱”等常见骗局,以直观的演示提高老年人的反诈意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留守儿童绘画成果合影。 李雯 供图
结合周集村当下农旅结合的发展道路与当下流行的“文化周边热”,实践团成员联合当地群众共同为周集村设计了创意帆布包与土特产包装,将当地“五黑”元素印在文创产品上,让周集“五黑”走出去,火起来。
图为实践团为周集村设计的帆布包。 李雯 供图
周集村的发展步伐精准踩在时代的鼓点上。周书记坦言:“村发展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下一步,村“两委”将聚力打通服务的最后一米,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努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文:时尚 李宇嘉 周熙恒 许可欣 陆祁雯 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