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午9时,惠东多祝晴空万里,骄阳似火。广东药科大学“纤行沉乡”突击队队员们整装完毕,怀着对沉香的好奇与期待,踏上沉香种植的探秘之旅。队伍步行至多祝镇政府门口后,在当地团委书记的帮助下,仅用20分钟便顺利抵达目的地。
刚下车,种植基地负责人便热情迎上与书记及突击队成员们。他推开厚重的铁皮大门,指着郁郁葱葱的树林和远处连绵的山坡自豪地说:“这些种植的都是沉香木。”跟随着负责人的脚步,突击队穿行在不同树龄的沉香林间,认真聆听他的讲解。据介绍,该沉香种植基地占地面积达6800余亩,20多万株沉香树在此扎根生长。其中,白木香与绿棋楠为主要品种:白木香多为天然野生品种,通过种子育苗与嫁接技术不断繁衍,基地内还有枝繁叶茂的“镇基”百年白木香,见证着惠东多祝沉香产业的岁月变迁;绿棋楠则以人工栽培为主,基地内多为树龄十余年、尚未结香的植株,正沐浴阳光雨露,迎接风霜雨雪,静待时光雕琢出馥郁芬芳。

图1 突击队为近距离观察沉香树

图2 突击队在种植基地调研
短暂交流后,突击队决定随负责人前往惠东县沉香协会,近距离感受百年沉香的独特魅力。“沉香的珍贵程度,与树龄成正比。”负责人介绍道,沉香树经自然损伤、真菌感染或人工干预后,会分泌特殊树脂,这些树脂与木质纤维历经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醇化,最终凝结成黑褐色油脂结晶,成为世间稀有的珍贵香料,“每一块沉香,都是时光雕琢的奇迹。”说着,他割下少许沉香树皮点燃,袅袅青烟中,醇厚绵长的香气弥漫开来,让在场所有人都沉醉其中。负责人说沉香的叶子还可以制成茶叶。队员们好奇地取来几片娇嫩的初生沉香叶放入口中品尝,叶片的微涩与沉香的独特气息交织,带来新奇而难忘的味觉体验。

图3 负责人香木介绍百年沉香树

图4 突击队成员尝沉香叶
时至正午,艳阳高照,队员们虽已大汗淋漓,却难掩探索热情。稍作休整后,突击队对负责人展开了深入采访,重点了解沉香的种植与养护之道。“树苗移栽的前中期,必须精心浇灌、科学施肥,还要细致地除草除藤,为它们输送充足养分,隔绝过度竞争和藤蔓攀附。”负责人笑着说,到了后期反而要“放手”,让沉香树直面风雨,接受自然磨砺,“可以说是‘自生自灭’,但正是这样的沉淀,才能让树脂与木质纤维缓慢醇化,最终凝结出稀世珍宝。”
采访结束后,负责人又带领队员们参观了基地的其他作物,包括人工培育的黄花梨、荔枝、龙眼,以及山体自然生长的桃金娘、竹子等。看到枝头饱满的荔枝,他大气地招呼道:“随便摘,尝尝鲜!”这份真诚质朴让队员们倍感温暖。

图5 负责人邀请队员们摘荔枝
当天行程的最后一站,是即将开业的沉香博物馆。刚一抵达,负责人便为大家泡上了沉香茶。茶汤入口,香气瞬间在口腔中迸发,咽下后更是唇齿留香,余韵悠长。品过香茶,博物馆内陈列的沉香工艺品与日用品让队员们目不暇接:温润的手串、精美的雕塑、醇厚的香油、安神的木枕、雅致的线香……在阵阵幽香的环绕中,队员们深切感受到沉香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图6 突击队品尝沉香茶

图7 突击队观察沉香制品

图8 突击队在试用沉香油
此次沉香种植基地的探访,不仅让“纤行沉乡”突击队成员们直观了解了沉香的种植、生长与价值,更近距离触摸到惠东多祝镇沉香产业的发展脉络,为后续深入研究沉香文化、助力地方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