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11日到8月11日,四川农业大学“四融为本·青语为声”实践调研团奔赴四川多地,围绕“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路径”主题,深入德阳市广汉市连山镇太阳村、雅安市名山区、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茶叶现代农业园区以及巴中市恩阳区玉山镇联盟村开展调研。一个月的实地走访中,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城乡融合的广度与深度,用调研记录和真诚交流为地方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调研团以“四个融合”为理论指引,将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放在人才振兴、产业融合、基层治理和文化发展等方面。实践中,团队采用实地观察、访谈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从不同区域的特色与挑战中寻找共性规律与可推广经验。
多地走访 见证城乡融合多元图景
在广汉市连山镇太阳村调研团参考走访与采访了解到,太阳村的乡村调解机制较为完善,村委会将全村划分为16个小组,通过日常巡逻及时发现并化解村民纠纷,有效维护了社区稳定。同时,太阳村积极主动引入土地承包大户,推动基础农田进行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规模化种植。村里还邀请投资商投资建厂,实现了从农产品粗加工到精加工的产业升级,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雅安市名山区以茶产业闻名,调研团走进茶园和制茶车间,了解茶叶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当地在坚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品牌化、标准化路径,通过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推动茶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村民们分享了参与茶产业带来的增收故事,也让团队感受到产业融合在乡村振兴中的强大牵引力。

在马边彝族自治县茶叶现代农业园区调研团走进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实地考察当地以茶叶、青梅、竹笋为核心,兼顾多种农副产品的“3+N”产业布局。园区依托高标准种植基地,配套先进加工生产线,从源头提升农产品质量;同时注重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特色农产品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化。园区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他们不断探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模式,让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在保留原有风味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现代消费趋势,带动了周边村民稳定增收。

在巴中市恩阳区玉山镇联盟村以农业发展为基础,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完善和农业产业优化。调研团深入农田、村委会和农户家中,了解当地在土地利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村民参与公共事务方面的情况,并将调研成果整理成阶段性资料,为后续提出针对性建议打下基础。
从“走进村庄”到“走进问题”
整个调研过程中,团队坚持问题导向,不仅关注亮点与成果,还深入探讨城乡融合过程中的难题,如产业链延伸不足、青年人才留乡困难、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等。调研团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提炼出若干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如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引入多元投资主体、结合本地特色发展复合型产业等。
“四融为本·青语为声”实践调研团计划在调研结束后,形成一份系统的调研报告,涵盖产业融合模式优化、基层治理机制完善、人才引育策略等方面的内容,提交给相关地方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参考。同时,团队还将通过文字、影像等多种形式,将调研故事和经验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城乡融合发展的真实图景。团队成员们表示:“这一个月,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活力,也看到了它的挑战。作为青年,我们希望用自己的思考和行动,让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杨欣雨 肖沂冉 吉耍嘉媚 陈俊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