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锦绣苗乡,语你同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赴贵州省桐梓县马鬃苗族乡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为响应国家“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号召,近日,中南大学“锦绣苗乡,语你同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依托中南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深入贵州省桐梓县马鬃苗族乡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实践活动,以语言之力赋能乡村振兴,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走进校园:推普课堂播种未来希望
经过精心筹备,“锦绣苗乡,语你同行”团队来到马鬃苗族乡中心学校,为苗乡学子带去内容丰富的推普课堂。队员们巧妙结合当地独特的红苗文化和丰厚红色资源,鼓励孩子们用标准普通话讲述马鬃故事、描绘马鬃风景、推介马鬃特色,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深化对家乡的热爱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团队还创新打造了六大主题课程,将普通话学习融入科技、文化、艺术与生活场景,有效激发孩子们“敢讲、能讲、会讲”的内生动力。
深入乡间:文化为桥贴近民众心声
课堂之外,实践团深入乡间实地探访,了解普通话在乡村发展实际中的作用。在祭祀广场,队员们细致了解当地祭祀习俗与生活风俗,力求推普活动更接地气、易于乡亲们接受。走进茶圣广场,团队详细调研了马鬃茶文化发展历程及茶产业现状,并针对新媒体时代茶叶销售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助力茶香飘得更远。
聚焦文旅:语言赋能激活发展动能
马鬃苗族乡群山环绕、气候宜人,红苗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实践团对当地文旅工作进行了深入访谈,参观了马鬃红苗文化陈列馆,详细了解景区普通话使用情况,并阐述了推广普通话对提升服务品质、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性,同时就普通话常规训练提出了具体改进建议,帮助提升景区工作人员服务水平。
探访非遗:守护传承共谱时代新声
芦笙是马鬃红苗同胞世代相传的瑰宝。团队专程拜访了芦笙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探寻芦笙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社会价值,并欣赏了原汁原味的芦笙表演。队员们详细询问了芦笙制作传承现状,与传承人共同剖析面临的难题,就如何提升芦笙文化影响力贡献了青年智慧。
青春足迹:语言活水浇灌锦绣苗乡
中南大学“锦绣苗乡,语你同行”实践团的足迹,从书声琅琅的校园课堂,延伸至底蕴深厚的祭祀广场、茶香四溢的生态茶园、承载乡愁的红苗文化陈列馆,直至芦笙悠扬的非遗工坊。他们不仅将标准普通话的种子播撒进苗乡孩童心田,更以语言为桥梁,为茶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思路,为非遗芦笙的悠远韵律探寻时代和声。
此外,8月8日,团队指导老师唐苗受邀参加由贵州省妇联主办的【书香伴成长 桔灯暖童心】“家有书香・小桔灯”亲子阅读暨暑期儿童关爱活动。唐苗老师先后在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新桥街道办事处殷官屯社区“阳光驿站”及归化街道同德社区“阳光驿站”捐赠书籍,并以“唱诗”为载体,将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与普通话推广深度融合,为社区儿童及“爱心妈妈”呈现了一场兼具诗歌浸润与语言提升的文化活动。
这场以“语”助兴、以“普”连心的青春实践,生动诠释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赋能乡村振兴、促进文化传承、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中的磅礴力量。当青春理想融入乡土血脉,当标准语音连接古老苗岭与广阔未来,我们坚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马鬃苗族乡的锦绣画卷,必将因这汩汩流淌的“语言活水”而更加绚丽多姿,焕发持久生机。
文案:黎圣兵
图片:王博乐 潘俊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