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0多年前儒家经典《礼记》提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其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张,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结合“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主题,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养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差异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提高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的水平,增强老年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幸福晚年养老服务团队”于2025年1月25日前往河北、广西、江苏的部分市区、城镇、乡村走访调研。

图为实践队员走访居家老人
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而机构养老也因其局限性而无法全面普及。有研究表明,待到80、90年代人退休时,社保养老金可能全部耗尽,“养儿防老”已不是一个万全的养老方案,伴随着年岁的增长,老年群体的劳动能力每况愈下,他们开始担心没钱花,没人管,忧心退休后很难拥有一个幸福体面的养老生活。部分老年人退休后省钱思维越来越严重,抱着给子女省钱留下更多资产的想法,身体难受只是硬撑不去医治。
在此背景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逐渐成了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然而,如何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实地访谈

图为实践队员走访居家老人
结合采访和调研结果我们认为养老主要考虑三件事:安全、健康、成本。安全是指当老人出现紧急情况时,有人立刻响应;健康则是指老年人希望得到有效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70%以上比例的老年人都有一种及以上的慢性病;成本是指老年人不希望由于养老而产生较大的财政支出。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从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服务质量、养老机构运营状况、养老模式四大方面分析、解决目前养老存在的问题,旨在让所有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乐。

图为实践队员为走访调研的老人拍照留念
长寿是福,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走向衰老的过程就是逐渐需要人关心陪伴的过程,老年人的心里除了孤独,可能还有恐惧,还有病痛的折磨,需要社会的关爱,来抹平和抚慰。这背后是中国人尊老爱幼的传统价值观的延续和发展,这种文化传承有利于我们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能安顿身心。
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解决。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希望引起更多人对养老问题的关注,社会各界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创新,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让“养老”变“享老”,托起幸福“夕阳红”。(王静 李安琪 王露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