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至8月9日,苏州大学商学院“爱宠拾光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分赴浙江省嵊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和扬州市高邮市,先后在后枣园小学、青春社区和米仓动物救助站开展生命教育课程与动物救助调研活动。团队以宠物为教育载体,将生命教育、情感培养与社会责任有机结合,旨在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和责任意识,同时关注流浪动物救助现状,为智慧养宠平台的研发积累调研数据与实践经验。
盛夏的四明山,绿意盎然。7月7日至8日,苏州大学商学院“爱宠拾光团”在浙江省嵊州市后枣园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以“成长”“责任”“悦纳自己”和“生命延续”为主题的生命教育课程。微视频引入、生动的游戏互动、彩纸折星的温暖细节,让孩子们在分享自我闪光点和倾听生命故事的过程中,逐渐理解成长的积累、责任的分担、自我的接纳,以及生命的延续。
图为队长居恩泽在后枣园小学为小朋友开展生命教育 居恩泽供图
课堂上,孩子们小心地将写有自己优点的彩纸折成星星,投入透明的玻璃瓶中,阳光透过瓶壁,折射出细碎的光芒,如同他们眼中跃动的自信与希望。笑声与思考在教室里交织,责任与爱的种子悄然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后枣庄小学的孩子在纸上写下自己的优点,学习悦纳自己 查逸供图
第二站,团队于7月22日至23日走进苏州高新区狮山横塘街道青春社区,继续以“成长”“责任”“悦纳自己”和“生命延续”为主题开展互动课程。队员查逸通过“成长树”和“接力传话筒”游戏,引导孩子们发现成长的积累与责任的意义。队长居恩泽则用“小三花”的故事和“点亮星星”游戏,让孩子们学会发现自身优点、接纳自我;又通过“终章与序幕”游戏,引导他们认识生命的循环规律,学会以敬畏之心面对生命的延续。孩子们在欢笑与思考中,建立起对自我、他人和生命的全新认知。
图为队员查逸在社区为孩子们开展互动课程 蔡琳供图
8月9日,团队来到扬州市高邮市米仓动物救助站,开展与生命教育理念一脉相承的调研。救助站里的每一只流浪动物,都是一段未完的生命故事——有的因伤病蹒跚,有的因被遗弃而惶恐,却都在有限的空间里等待着温暖的归宿。负责人相老师直言:“目前救助站最大的困境是来自世俗的阻力,筹款不足,让基地无法生存!对于重伤重病的宠物,我们只能理性取舍,资金来之不易,基本都是安乐解除痛苦。抛弃的太多,我们养不起!”在谈到宠物善终时,相老师语气中透着无奈:“目前救助的宠物尸体基本都是土埋为主,本地没有宠物火化条件,运到外地火化费用付不起。”团队在现场感受到,这不仅是资源匮乏的问题,更是生命善终权利的现实考验。通过访谈与问卷调研,团队记录下救助站对智慧养宠平台在领养对接、医疗服务、生命终末关怀等方面的需求,期望用科技手段延续人与动物之间的善意与责任,让生命教育的意义在更多维度得到实践。
图为团队成员在高邮市米仓动物救助站进行调研 桂妍供图
在三地的实践活动中,爱宠拾光团共面向数十名中小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课程,发放并回收多份宠物救助站问卷,收集了关于智慧养宠平台功能需求的第一手资料。目前,该平台已初步实现宠物信息门户、养宠线上培训和宠物社区论坛三大核心功能,支持AI自助问答,能够为养宠人群提供基础养护知识、疾病初筛建议以及经验交流社区。团队将与多家宠物医院和相关服务机构洽谈合作,探索推出定期体检、临终安乐死及生态安葬等服务模块,以期覆盖宠物全生命周期的养护与善后需求。孩子们的积极反馈、社区的支持态度以及救助站的坦诚分享,都为平台功能的优化迭代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爱宠拾光团将继续关注流浪动物救助与生命教育的结合,致力于开发智能化线上养宠平台,推动宠物医疗、安乐死服务、生态下葬等配套服务的落地。团队希望通过科技赋能与公益实践的双重路径,让生命教育走进更多校园,让流浪动物救助获得更广泛的社会关注与支持。(代晟琨 仓语含 居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