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赤胆熔钢城、红韵筑花都”——以攀枝花市钢铁钒钛建设为代表的红色基因引领城市发展路径探究

2025-08-13 22:09:11   来源:财讯网

2025年7月5日,盛夏的攀枝花阳光灼灼,群山间的钢城在热浪中更显厚重。为探寻红色基因与城市发展的深层联结,成都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这座因钢而生的城市,走访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兰尖博物馆及万吨大爆破旧址,解码红色精神如何驱动城市从工业基地向多元新城跨越。

三线建设博物馆:红色印记里的初心传承

7月5日上午,实践队首站来到三线建设博物馆。在“创业记忆”展区,讲解员指着一件打满补丁的工装说:“这是1966年建设者王淑珍的工作服,当时她每天在轧钢车间工作12小时,火星烧穿的破洞就用碎布补上,这件衣服见证了首炉钢水浇铸的瞬间。”展柜中,泛黄的建设日志记录着“住干打垒、喝山泉水”的艰苦,却字里行间满是“为祖国炼钢”的豪情。

实践队队员围在一组老照片前,照片里建设者们在雪地里抬钢材、油灯下画图纸的场景令人动容。“正是这种精神,让攀枝花从荒山野岭长出钢铁脊梁。”讲解员的话让队员们深受触动。图为实践队在博物馆内记录展品故事。

兰尖博物馆:矿山记忆中的奋斗密码

午后,实践队部分成员来到兰尖博物馆。这座建在矿山旁的展馆,藏着钒钛磁铁矿开发的珍贵记忆。在“矿山会战”展区,一台老式风钻机吸引了队员注意。“这是1970年矿工李建国用过的设备,”讲解员介绍,“当时没有机械运输,矿工们背着30斤重的风钻机在陡坡作业,一天下来肩膀磨出血泡也不吭声。”展柜里的矿石标本旁,摆放着矿工手写的安全守则,字迹虽已模糊,却透着“安全生产、多出矿石”的责任。实践队队员韩莉娟说:“每一块矿石都藏着奋斗故事,这是最生动的红色教材。”图为队员们观察钒钛磁铁矿标本。

万吨大爆破旧址:惊天壮举里的精神丰碑

另一部分实践队抵达万吨大爆破旧址。纪念碑前,当地党史专家讲述着1971年那惊天一爆:“800名建设者用算盘反复核算药量,在悬崖上系绳作业,最终用1.02万吨炸药开辟出工业用地。”如今,旧址旁的钒钛产业园里,现代化生产线正将矿石转化为高端新材料,当年的爆破声已化作产业升级的号角。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万吨爆破指挥部旧址前合影。

此次走访,实践队收集到建设者家书、口头讲述记录等数十件一手资料。红色基因的传承,让攀枝花在2024年实现GDP1200亿元,钒钛产业全球领先,“阳光花城”美名远扬。夕阳下,钢城与花海交相辉映,诉说着红色精神引领下的发展新篇。从攀枝花三线博物馆到兰尖博物馆,再到万吨爆破指挥部旧址,实践团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感受到了攀枝花钢铁钒钛建设者们的伟大情怀和奉精神,也为他们的实践之旅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底色。夕阳西下,实践队踏上返程之路。车窗外,凤凰花如火如荼地绽放,与远处的高炉群构成一幅动人的画卷。这座由红色精神滋养的城市,正以 “赤胆熔钢”的坚毅与“红韵筑花”的柔情,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阔步前行,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着生动范例。

供稿:王婧瑜

作者:王靖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