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福建农林大学 “赤浪寻脉” 实践队:以设计赋能船政文化传承创新

2025-08-13 14:18:58   来源:太阳信息网

(刘文雪、孙浩)

2025 年 7 月 14 日至 17 日,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 “赤浪寻脉” 实践队赴福州马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聚焦船政文化传承的现实痛点,以 “问题导向 + 专业破题” 为路径,通过深度调研挖掘文化内核,依托设计专业优势开发系列传播载体,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表达力。

实践初期,团队确立 “史料实证 — 元素提炼 — 价值转化” 的三阶工作法。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队员们不仅系统研读 “万年清号” 轮船模型、1867 年法国进口插床等文物,更针对 “船政技术革新如何可视化” 展开专题研讨,通过手绘草图还原从木壳船到铁甲舰的关键技术节点,整理出 “船体结构演变”“动力系统升级” 等 6 类核心设计素材。在闽安古镇,针对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传承断层问题,队员们利用环境设计所学测绘专业知识对迥龙桥船形桥墩进行精确测量并转化为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设计与早期船政舰船首部线型的技术关联,为后续文创设计积累了 “传统智慧现代表达” 的实证案例。

实践队探索闽安协台衙门门前石碑船政文化史料记载。供图人 杨鑫

聚焦船政人物精神的当代转译,实践队开展 “一人一特质” 深度调研。在萨镇冰故居,通过比对甲午海战史料与晚年办学记录,提炼出 “忠勇守正” 的精神符号;在严复故居,以《天演论》手稿批注为切入点,梳理出 “会通中西” 的思想特质;在沈葆桢故居,结合其保卫台湾的奏折原文,总结出 “务实拓新” 的实践品格。基于这些具象化特质,团队召开 3 次设计工坊,历经 5版草图修改,最终确定 “船政群英” 核心卡通 IP 形象 —— 以严复 “会通中西”、沈葆桢 “务实拓新”、左宗棠 “担当进取” 等 “一人一特质” 为灵感,服饰融入船政学堂制服元素,严复形象结合其思想传播特点、沈葆桢形象呼应务实实践、左宗棠形象体现开拓担当,整体造型既保留历史真实性又符合现代审美,让船政人物精神更鲜活可感。

实践队赴沈葆桢故居展开 “一人一特质” 深度调研。供图人 孙浩

针对船政文化传播 “专业性与通俗性失衡” 的问题,实践队创新开发 “IP 衍生 + 短视频” 双传播矩阵。在 IP 落地转化上,“船政万年清” 文化冰箱贴设计里,以左宗棠、沈葆桢、严复等船政相关历史人物为原型的IP卡通形象款,生动可爱,同时在背景中有也融入 “万年清号” 古船、船政建筑的场景款,背景搭配海浪等海洋元素形成具有鲜明船政文化的文创产品,每款冰箱贴背面都附带二维码,扫码可链接文物故事,实现 “查看即学习” 的传播效果。“聊聊日常” 船政系列帆布包,以船政海洋文化为核心,融入海浪等传统中式纹样,白绿主色调搭配海浪纹与船政相关印章元素,古典雅致。采用棉质帆布材质,结实耐用、透气,且环保可循环利用,契合当下环保理念。

实践队船政文化相关文创设计成果。供图人 周凌悦

短视频创作则建立 “历史场景 — 当代解读” 的叙事逻辑,从船政溯源·工业起点、科技传承·军工探索、人物寻访·精神传承三个视角出发形成起点-探索-传承三大视频传播矩阵,在《船政工业记忆》中,通过动画还原 “万年清号” 建造场景,对比现代造船技术凸显传承脉络;《海疆卫士图鉴》以马江海战战术图为基础,用动态标注解析军事创新智慧;《先生们的船政》通过实践队员简述与史料混剪,再现萨镇冰、严复、左宗棠等人物的精神抉择。

此次实践形成 “调研 — 设计 — 应用” 的闭环成果,队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船政文化的历史价值,更通过专业创作探索了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新路径。实践团将艺术设计理念与历史文化研究相结合,开发出兼具学术性和传播性的文化产品,展现了当代青年传承历史、开创未来的责任担当。这次实践也为高校学子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益借鉴,彰显了青年一代在文化自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赤浪寻脉实践队合影。供图人 刘文雪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