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榕城,暑气蒸腾,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传承军警消知识,筑牢安全防护网”实践队踏上了为期三天的三下乡征程。实践队先后走进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怡山派出所、台江区上浦消防救援站和福建省龙翔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以“学习、体验、传递”为脉络,将军警消系统的安全知精神转化为可传播的防护理念,在实践中深化对“安全”二字的理解,更践行着电气学子“科技护航安全”的责任担当。
第一天:怡山派出所学反诈,淬炼安全“利器”
实践首日,实践队赴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怡山派出所开展专题学习活动。负责接待的许警官精心准备了辖区内近三年高发诈骗案件的详细卷宗,并聚焦“大学生群体三大典型诈骗陷阱”展开系统性剖析与讲解。
网络刷单诈骗以“小额返利”为诱饵逐步构建虚假信任关系,实则通过层层加码的任务设计侵吞受害人资金;裸聊诈骗利用受害者对隐私泄露的焦虑心理实施精准敲诈,一旦受害人妥协付款,犯罪团伙便持续施压直至其陷入财务与精神的双重困境;“黄牛”诈骗则借助非官方渠道的信息差设局,以伪造票务凭证、虚假交易链接等手段实施诈骗,表面看似常规交易,实则暗藏资金安全风险。许警官结合卷宗展示的典型案例中,某高校学生因轻信“内部渠道”代购演唱会门票,最终被诈骗数千元的事件,令全体队员深刻认识到新型诈骗的隐蔽性与危害性。
在研讨环节,许警官进一步强调:数字时代的安全防护体系,既需依托技术手段(如反诈平台预警、支付延时到账等),更需筑牢全民反诈意识防线。这一理念与实践队“构建校园安全防护网”的核心目标高度契合。
活动尾声,怡山派出所所长进行总结发言,充分肯定本次实践的教育意义。所长任命全体实践队员为福州大学“防诈安全联络员”,并组建专项联络群组。该机制将常态化推送最新防诈知识、典型案例预警及反诈宣传素材,助力高校构建“警—校—生”联动的反诈新生态。
第二天:上浦消防救援站学担当,传承赴汤蹈火精神
次日,实践队前往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上浦消防救援站参观学习。红色消防车阵列齐整,消防员黝黑的面庞与挺拔的身姿中透出一种无畏的力量。
讲解逐一介绍了不同消防车上的消防器材及其功用,详细说明了每种设备的用途和使用
方法,包括灭火器、水枪、救援工具等在不同场景下的具体应用。试穿灭火防护服的体验则令我们深受震撼:厚重面料虽有效隔绝热量,却令人顷刻间汗如雨下,仅数分钟便深切体会到他们在高温火场中负重前行的艰辛。
在荣誉室内,各类奖状铭刻着消防队员的英勇事迹,诸如灭火救援集体表彰,彰显了他们在险境中的献身精神;建队历史展区呈现了从简陋装备到现代化队伍的发展历程,凸显了精神传承与坚韧品格;台江区火灾事件的影像与文献资料,记载了灾情始末。
在水枪操作环节,我们于专业指导下持握高压水枪,强劲后坐力致使手臂持续震颤。消防员表示此仅为日常基础训练,实战灭火时,更需在浓烟中准确辨识火源,于晃动的云梯之上维持平衡。凝视他们被汗水浸透的训练服,我们深刻领悟,“赴汤蹈火”绝非空洞口号,而是与危险无数次的正面交锋。
临别之际,训练场集合哨声嘹亮,消防员们已投入日复一日的常规训练。这份“时刻准备着”的坚守,恰是我们所需传承的精神内核。
第三天:国防基地传理念,织密“安全网络”
实践最后一天,实践队队员们走进福建省龙翔国防教育示范基地。队员们首先参观了基地的国防军事装备,亲身体验国防科技的魅力。接着,队员们采访了退役军人和现役军校生,聆听他们分享的军营故事和军校生活,深刻领悟到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带着前两日的所学所悟,队员们准备将安全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宣讲内容,完成从学习者到传播者的转变。
在国防教育宣讲环节,队员们系统阐述国家安全战略意义与青年使命,强化青少年的爱国情怀。针对用电消防安全,通过案例演示违规用电危害,强调“防患于未然”。在防诈知识普及中,结合反诈技能与真实案例,以情景模拟和有奖问答形式剖析高发诈骗手段,教授“不轻信、不转账、多核实”准则。宣讲互动热烈,实践队员将专业安全知识转化为群众可理解、易掌握的内容,推动安全理念传播。
活动尾声,我们带着宣传手册在基地周边社区开展延伸宣传,完成了从知识学习者到传播者的转变。
从怡山派出所的反诈学习,我们学会用专业思维解析安全风险;从上浦消防救援站的参观,我们看到科技与勇气如何共同守护生命;从龙翔基地的宣讲,我们体会到知识传递的重量。作为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实践队,我们深刻认识到:“安全防护网”的构建,既需要军警消系统的专业守护,也需要每个普通人的参与,更需要青年学子用专业知识赋能。未来,我们将继续带着“传承军警消精神”的初心,把实践收获转化为学习动力,让“安全”二字融入专业学习与社会服务的每一步,真正践行“筑牢安全防护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