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乌鲁木齐的城市列车即将驶入奎屯地界,戈壁上的那片“蓝色海洋”格外夺目——一排排光伏矩阵有序排列,这便是新疆大基地光伏产业2023年首个“当年核准、当年开工、当年并网”的奎屯光伏项目。为啃下这块难骨头,项目团队可没少下功夫。
超越攻坚,激活履约强动力
面对工期紧、供货难、运输条件差、设备物资多、气候多变、地块分散等多重考验,项目团队秉持“策划+全周期”工程管理理念,实施分区管理,提前备足人力物力,为高峰期攻坚筑牢人力物力根基。建设过程中,团队重点关注成桩质量、支架和组件安装质量,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精准监测,严格落实管控措施与并网前的安全技术方案。
从成桩质量的毫米级管控,到支架安装的角度校准,每一项数据都凝聚着“绣花”功夫。最终,项目团队仅用35天就完成58万余根桩基,如同在戈壁上种下58万棵“钢铁胡杨”;64天竖起3.2万套支架、铺满182万块光伏板,让蓝色矩阵在荒漠上“生长”,用速度与质量诠释了“唯实惟先”的攻坚精神。
科技引领,匠心巧构新动能
项目团队怀揣“技术攻坚”信念,让创新成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面对光伏区管线穿越复杂区域的挑战,团队借助BIM技术精准模拟施工流程,有效应对复杂地块和土质结构带来的挑战,将管线碰撞风险降低80%,高效解决了综合楼异形结构工序穿插的管理难题。
项目团队通过聘请电力、电气专家,联合设计院开展技术优化,成功攻克升压站电气设备参数协调难,需专业技术人员精细操作等重难点问题,全面完成100万千瓦光伏场区、1座220kV汇集站、3座110kV升压站的建设。同时,团队研发出一种能轻松搬运、定位光伏组件的光伏发电系统安装施工用物料搬运装置,可显著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发明的新型光伏板安装稳固基座,可有效抵抗强风和恶劣天气,大幅提高光伏组件的安装效率和稳定性,让科技真正成为项目建设的“加速器”。
绿色赋能,共筑发展新篇章
站在光伏矩阵前,蓝色面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项目占地3.3万亩,建成后年均发电量达14.28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3.05万吨,减少碳排放量111.27万吨。
该项目对缓解奎屯及周边地区供电紧张局面、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调整新疆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从首根桩基到全容量并网,1000多名建设者用脚步丈量戈壁,用汗水浇灌绿洲。他们不仅建成了电站,更在这片土地上种下了绿色希望。
从茫茫戈壁到绿电沃土,中建二局建设者用专业与坚守,在这片疆土上书写了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未来,团队将继续以“超越”精神,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新征程上勇毅前行,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中建力量。(孙健琦 王丽霞)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