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聚焦网格治理痛点难点,纵深推进“网格连心万事安”书记领航行动,让党的组织根系深扎网格,让多元治理力量在网格汇聚,让百姓的烦心事在网格解决,有效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入户听诉”解民忧,变“问题清单”为“幸福账单”。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访民情、听民诉,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可感可及。“四听”源头摸排。推行驻村干部遍访听、党政领导重点听、政法干警针对听、行业部门服务听“四听”工作法,组织18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走访9.4万余户群众,收集民生民安诉求4345个,解决4280个,化解率98.5%,推动干部“坐等上门”向“主动敲门”转变,确保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实现群众诉求化解在“家门口”。“四办”分类化解。实行“简单问题交办、普遍问题督办、重难问题联办、突出问题领办”的分级分类处置机制,搭建数据平台、会商平台、调解平台,建立村摸排、乡汇总、县统筹、部门联动机制,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充分发挥“143+N”诉源治理机制,联合多方力量,推动1600余起纠纷得到精准、高效的解决。“四单”闭环管理。优化“问题清单—问题转办单—跟踪落实单—评价反馈单”闭环运行机制,做到即接即办、限时办结,通过电话回访、入户核查等方式跟踪办理效果,将群众满意度纳入干部绩效考核,让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实现治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2025年上半年公众安全感99.4667%,排名全市第3名。
“共建共享”聚合力,变“单打独斗”为“抱团作战”。积极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让社区治理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建强社区共建“主力军”。通过组织招募社区党员、在职党员、社区能人、热心居民及新就业群体等志愿者,引入商家、企业作为“供货商”,发动社区工作人员担任“服务员”,形成多元“社区共建”关系。据统计,已吸纳110家商企、98个县直单位以及1860名党员和志愿者加入“社区共建”队伍。创新社区共建“主赛道”。探索实施筛选评估调整、培训管理、资源库助力、居民互动、激励推进“五个机制”,有效将居民从“地域共同体”整合为“利益共同体”,依托“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协调响应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共建”队伍力量,主动“接单服务”,认领群众“微心愿”100余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00余个。奏响社区共建“主旋律”。制定“花蕾行动”“文明先行者”等8条积分兑换机制,将“社区共建”队伍参与基层治理内容量化成积分,推动协商解决“关键小事”260余件,开展志愿活动110余场,服务2200余人次;成立“爱心流动超市联盟”,每月开展积分兑换,累计兑换积分8000分,捐赠物资3万余元,有效带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退二进一”增效能,变“闲置资源”为“宝贵财富”。组织经验丰富、能力突出“退二线”的职级干部下沉“一线”,在基层治理“新舞台”再建新功。精准选派“下一线”。对基层治理专业力量不足的瓶颈,出台《退出领导岗位职级干部下挂兼职网格员管理办法》,坚持“社区所需、干部所能、因地制宜”原则,采取单位推荐和组织选派“双向选择”方式,精准选派42名退居二线职级干部到社区担任兼职网格员,确保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发挥所长“破难题”。建立“问题清单—认领办理—专人对接”工作机制,明确矛盾纠纷调解、民生实事推进等6项核心职责,推动职级干部走进小区、贴近群众,充分发挥人脉广泛、经验丰富的优势,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组织覆盖“战斗员”和为民办事“服务员”,协调解决民生难题20余件。评估考核“强激励”。为避免“一阵风”式下沉,建立“双月擂台”机制,由县城市社区管委会和所服务的社区每两个月对职级干部履职成效进行评估,及时将评估情况反馈县委组织部及所在单位,倒逼职级干部真正融入社区、服务社区;对表现优秀的职级干部优先晋升职级,履职不力的约谈提醒,让有“为”者有“位”,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万安县委组织部,郭建明、陈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