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墨香却愈发醇厚 墨痕是人生

2025-08-11 09:41:18   来源:中华网

作者:赵 建 林!

书画 诗人:梦 石!

砚边岁月

案头砚老墨痕深,

数十风霜刻指箴。

晨露铺笺临古帖,

油灯映腕炼初心。

梧桐叶落惊时序,

笔力春生破俗音。

莫笑痴顽成一癖,

兰亭风骨已藏襟。

少年习书

七岁提锋戒尺悬,

横如担柴竖如川。

冬研冻砚融霜雪,

夏染汗笺透纸烟。

笑骂由他皆过耳,

临摹惟我自通玄。

百方磨尽锋芒露,

始悟书魂在性天。

乱世临池

烽烟劫尽旧书残,

破砚相随客路难。

枯木蘸泉摹古意,

断碑邀月悟毫端。

墨香可抵饥肠苦,

笔骨能撑乱世寒。

顿挫终知非技法,

人间正气入毫端。

暮年传艺

归卧茅庐砚再温,

锋藏韵逸见真魂。

不追形似求神似,

渐洗尘心入道根。

百砚陈来警浮躁,

片言授罢启蒙昏。

墨浓墨淡皆心性,

笔起笔落是岁痕。

遗墨流芳

人去书存照夜灯,

残笺犹带古香凝。

十年磨杵功成锦,

一生临池志未崩。

字里初心终不改,

行间风骨自相承。

墨痕深处藏真意,

留与人间作准绳。

墨痕深处是人生

案头的砚台已被岁月磨得温润光滑,砚中墨香却在时光沉淀里愈发醇厚。梦老先生执起狼毫的手微微颤抖,指节上隆起的厚茧是数十载光阴刻下的勋章——窗外的梧桐叶落了又生,一如他笔下的笔画,在宣纸上生了又灭,最终沉淀为岁月最本真的模样。

七岁握笔时,父亲的戒尺总在腕间悬着。“横要平如担柴,竖要直似立松”,严厉的教诲里,他初识书法的筋骨与法度。寒来暑往,晨光熹微时,天井里早已铺开毛边纸;暮色四合后,油灯下仍晃动着他临帖的身影。冬夜砚台结冰,便呵气暖手以体温焐化墨锭;夏日汗湿纸页,索性赤膊挥毫任汗水滴入砚池。街坊笑他痴傻,他只默默抚着日渐深厚的笔力,在心里一遍遍描摹兰亭的飘逸风骨、祭侄的沉郁悲愤。

年轻时为求艺道,他背着残破的砚台流离四方。破庙里以枯枝蘸水在青石板上习字,月光下对着残碑断碣揣摩古人章法。饥饿时,墨香便是最充饥的食粮;困顿中,笔锋便是支撑脊梁的傲骨。一路风霜里,他渐渐悟得:书画不止于技法的精巧,更在气韵风骨的传承。那些横平竖直里,藏着为人处世的端正;那些提按顿挫中,含着历经世事的柔韧。

中年时归乡,茅屋下重开书案。他的笔锋少了年少的凌厉,多了份从容淡泊。见后生急于求成,便取来自己少年时磨穿的百方砚台,语重心长道:“字如其人,非一日之功。墨浓墨淡间,是心性的修炼;笔起笔落时,是岁月的沉淀。”

如今梦老师的手稿在灯下泛着温润的光,墨迹里仿佛能看见数十年的晨昏与风霜。那一笔一划,皆是用无数个日夜的艰辛酿就的芬芳。他的书画里,藏着一个匠人对初心的执着坚守,更藏着中华文化穿越千年仍动人的风骨——墨痕深处,是人生,亦是传承。

书画家——梦石

梦石,学名保庆华,1964年生于江苏南通,现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副主任等职,是中国美术家官方网站推介艺术家。

他深耕书画教育多年,先精研国画山水,后专注书法研习。临摹历代名家法帖却不拘泥束缚,将传统精髓与个性表达熔于一炉。其创作以山水枯枝笔法入书,兼得折钗屋漏之趣,更将“不屈不挠、刚正劲健”的民族气节融入笔墨,在点划线条间深植民族情感与生活感悟。

其楷书沉稳厚重,行草飘逸灵动,隶书端庄劲秀,作品创新不失传统、劲健不失柔美,个性鲜明又雅俗共赏,广受好评。2006 年马来西亚个人书画展受热捧;2008 年作品《沁园春·雪》被奥组委收藏并获全国大展金奖;2011年任辛亥百年纪念活动展览部部长,成功举办世界华人书画展并赴台交流。梦石以匠心传承文脉,让传统书法焕发时代生机。

作者:赵 建 林!

书画 诗人:梦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