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 高擎信仰灯——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同心黔行”社会实践服务队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座丰碑;贵州,是红军长征时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中央红军入黔后,围绕着红军进军方向,关系党和红军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党和红军领导权问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召开了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推动形成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2025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为系统掌握红军长征的重要时间节点,深刻理解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意义,帮助大学生准确把握和理解长征精神的五条基本内涵,传承长征精神,汲取奋进力量,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同心黔行”社会实践队以红军入黔的时间顺序为主线,开展了以“重走长征路,高擎信仰灯”为主题的大学生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青春长征”专项活动。
近日,“同心黔行”社会实践队来到此次活动的第一站——黎平会议旧址,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调查研究、交流研讨、感悟成长等形式,与革命先辈“对话”,让长征精神在侗乡热土上绽放青春光芒。
第一篇章 理论学习篇
筑牢思想根基 凝聚奋进力量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黎平城召开长征途中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即黎平会议,就战略方针展开激烈争论。与会多数同志赞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确定在川黔边地区建立新根据地。这指明了中央红军前进的正确方向,否定了“左”倾错误主张,避免了红军陷入敌重围的危险,使红军争取到了主动。黎平会议成为红军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转变的关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伟大历史转折的开端。
第二篇章 现场教学篇
重走革命圣地 感悟转折初心
师生瞻仰黎平会议旧址结束后,实践团队朱倩老师以“弘扬黎平会议精神”为题,为实践团队成员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她结合会址实景,通过讲授“通道转兵”“战略方针争论”等历史细节,让抽象的历史理论变得生动具体。在黎平会议纪念馆前,团队成员合唱《我和我的祖国》,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体验,让青年学子在红色热土上接受生动的党性教育和思想洗礼。
第三篇章 调查研究篇
聚焦红色文化 探寻时代价值
团队围绕“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主题,在黎平古城翘街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走访福音堂、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红军干部修养驻地旧址、红军教导师师部旧址、毛泽东住址等革命遗迹,采访当地文旅部门工作人员及居民,收集整理如《红军和鼎罐》等红色故事,形成关于红色故事与人工智能融合的调研报告。
第四篇章 交流研讨篇
共话青年担当 碰撞思想火花
在毛泽东住址,实践团队成员实践围绕“黎平会议的时代价值”“黎平会议蕴含的精神内核”等议题开展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黎平会议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开启了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序幕,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基础,在党史、军史和中国革命史上意义非凡。
第五篇章 感悟成长篇
传承精神火种 书写青春答卷
“黎平会议让我们看到,越是危急时刻,越要坚持真理、敢于突破,我们要将黎平会议孕育的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精神传承下去。”实践队员陈颖在心得分享会上说道。此次实践将红色教育与专业实践相结合,让同学们在历史中汲取智慧,在调研中增长才干。团队成员一致表示要把“黎平会议精神”转化为学习工作的动力,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书写青春华章。
据悉,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同心黔行”社会实践队将追寻红色足迹,下一站将前往贵州省镇远县、黄平县旧州古镇和瓮安县猴场镇,参观镇远革命史馆、天后宫、猴场会议旧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