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2025“三下乡”|解码“新农人”实践路径,共绘古宅乡村振兴蓝图

2025-08-09 20:14:05   来源:财讯网

为探寻乡村振兴中“新农人”的成长土壤与实践路径,实践队走进厦门市最北端的侨乡古村-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以古道十八弯的蜿蜒为引,以解元文化的厚重为基,解码这座传统村落如何在新农人参与下焕发新生。

图为实践队调研了解古宅村文化体系 供图 薛文鑫

古宅村作为乡土社会转型的鲜活样本,其独特的文化基因与发展密码,正通过新农人的实践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古道蜿蜒里,历经岁月洗礼的解元巷内,明清古建与宗族祠堂交相呼应,千年“耕读传家”文脉在此延续——如今,“耕”不仅是田间劳作,更融入了新农人的科学种植理念;“读”不仅是寒窗苦读,更成为研学教育中对乡土智慧的传承。

实践队员实地考察古宅村农耕特色 供图 薛文鑫

在古宅华侨捐资兴建的乡村小学旧址上,“教育+农业+文旅”的融合发展路径,正是新农人施展才华的主舞台。依托闲置校舍改造的研学基地,由新农人担任“田园导师”,让知识教育与田园实践在田间地头无缝衔接;广袤的水稻田与特色水果种植区,在新农人引入的智慧农业技术与水库生态灌溉系统双重滋养下,既保生态底色,又提经济成色。这些资源的整合,不仅为新农人提供了干事创业的沃土,更让乡村振兴有了“接地气、能持续”的产业支撑。

图为实践队在农耕体验基地合影 供图 薛文鑫

此次调研深刻揭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在于具有传承与创新发展能力的新农人,他们是乡村治理的“生力军”,也是激活乡村活力、振兴乡村发展的“关键”,以新思路凝聚发展合力,以实际行动开拓新业态。

古宅村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物质重塑”,而是新农人引领下的“精神再造”:当传统文化遇上新农人的创新思维,当生态资源对接新农人的市场眼光,乡村便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此次调研实践让我们清晰看到,古宅村新农人正以“懂农业、惜农村、爱农民”的担当,在广袤的乡土上书写着“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新篇章,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赋能”的生动范本,为更多乡村培育振兴主力军提供可借鉴的路径。

供稿:厦门医学院头雁飞-党团青年先锋实践队

(郭湘湘、薛文鑫、樊宇博、方宇馨、陈钰、许晓欣、齐浩、沈绍铠、苏晨茜、李晓茹、张丽婷、何香颖、欧艳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