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国民师范旧址,始建于1919年,是中国共产党在山西传播革命思想、发展进步力量的重要阵地。曾经的“育才学府”,因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而成为“革命摇篮”:徐向前、薄一波、程子华、李雪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接受启蒙教育,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学生在此掀起“反房税”斗争,迫使当局妥协;抗日战争时期,牺盟会曾在此驻扎并组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为八路军输送了大批骨干力量。这里不仅是山西建团的发源地,更是我党早期统一战线、群众工作和抗战动员的重要实践基地。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筑梦振兴队”五名队员奔赴太原,走进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讲解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在沉浸式体验与主动式讲述中感悟红色精神的磅礴力量。
为更好完成讲解任务,队员们于实践当天一早参加了岗前培训,系统学习展陈内容、讲解技巧及注意事项。在老师耐心指导下,大家逐段研读讲解词,学习历史背景,揣摩语气语态,力求将革命故事讲出温度、讲出力量。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身穿统一志愿马甲,精神饱满地投入到讲解服务中。有的在馆内为游客讲述牺盟会的历史与抗战时期太原的沦陷与抗争,有的在“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专题展前深入解说,有的则在互动展区协助年长观众使用设备,讲解展览内容。特别是在讲解《新青年》复刻本、老式步枪、手抄教材等实物展品时,队员们不仅还原历史背景,更注重从青年的视角出发,唤起参观者的情感共鸣。
通过一天的志愿讲解,队员们收获颇丰。“能在这样一处红色地标讲解历史,是一种光荣,也是一种责任。”队员李浩怡写道,“讲解的不仅是文字,更是精神的传递。”正如一位参观者动情地说:“你们年轻人愿意讲这些故事,红色记忆就不会被遗忘。”
“筑梦振兴队”的此次实践,用声音唤醒历史,用行动传承精神。站在这座记录革命火种的旧址前,青年学子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与责任担当,也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软件工程240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