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南信大学子用教育架起汉源"孤岛"联通世界的桥梁

2025-08-07 13:57:50   来源:中国焦点日报网

2025年7月7日至2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初翎小分队"16名学子在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少年宫开展名为“初翎展翅,蜀光同行”的暑期支教活动,为当地100余名企事业单位职工子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提供教育服务。该活动由汉源县总工会、共青团汉源县委联合发起,旨在通过教育帮扶打破地域发展壁垒。

汉源县坐落于流沙河与大渡河交汇的河谷地带,群山环抱的地理环境在造就壮丽景色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的不便。"我们这里的孩子,很多都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汉源县团委书记黄王文博向调研团队介绍道,"老一辈的教育观念相对传统,加上与外界交流有限,孩子们在语言表达和文化认知上都存在明显的代际落差。"黄王文博指着窗外连绵的群山说:"在你们眼里,这些山峰或许是一道道风景;但对于这里的孩子而言,它们更像是一道道无形的围墙。"据他介绍,由于交通条件限制,县里的孩子鲜有机会走出大山,接触更广阔的文化天地,这种地理上的隔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教育的发展。

因此支教期间,团队立足实际,设计了特色课程体系。在非遗文化实践课上,10岁的李玲谊双手轻颤着将素白漆扇斜斜浸入水中。随着手腕灵巧地旋转,清澈的水面荡开层层涟漪,扇面上渐渐浮现出独特的水波纹路。阳光透过水面折射在扇面上,那些流动的纹路仿佛带着江南水乡的温柔缱绻。生命教育课则通过植物拓染、绘本共读等方式,引导孩子们理解生命循环。11岁的谢一诺在课后表示:"原来落叶不是结束,它能在世界上留下属于它的痕迹,也会让新芽长得更好。"这样的教学场景每天都在上演。队员们发现,通过将抽象的生命教育与具象的手工实践相结合,孩子们更容易理解生命的循环与价值,也让大家一直回避的话题变得豁然开朗。汉源县少年宫负责人王玉琴观察到:"这些城里来的大学生很懂孩子们的心思,他们设计的课程既有趣又有深度,连平时坐不住的孩子都能专注地完成作品。"

图 1 三班非遗漆扇实践课的成果展示  王皓 供图

多语言教学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负责人王皓发挥外语专业优势,将英、法、韩等语言基础教学融入游戏。"从“Hello”到“Bonjour”,从“Nice to meet you”到“만나서 반가워!现在孩子们见面都会用不同语言打招呼。"王皓说。还有不少学生在心愿卡上写下"想学法语去旅游""想学韩语看演唱会"等梦想。在当天的语言课程结束时,他又布置了一份特殊的家庭作业——让孩子们用课堂上学习的外语向家人表达"我爱你"。当晚的家长微信群便陆续收到家长们的暖心反馈——一位妈妈在群里分享道:"第一次听女儿用法语说'Je t'aime',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意思,孩子告诉我什么意思后眼眶都湿了。"

图 2 王皓老师带孩子们学多国语言的“我爱你”  张文清 供图

除课堂教学外,团队还深入调研当地花椒产业发展现状,了解其发展困境,助力产业振兴。在为期5天的调研中,队员们走访了当地家庭与雅州英才,他们顶着烈日穿梭于大街小巷,与农户面对面交流。"今年鲜花椒收购价每斤才8块钱,还不够人工采摘成本。"种植大户叔叔向队员们诉苦道。调研期间,团队共采集到152份有效问卷,商学院队员发现:"汉源花椒在品质上具有明显优势,但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是普遍问题。"文学院队员则关注到花椒文化传承的断层现象。基于调研发现,团队撰写了调研报告,从品牌建设、电商营销、文旅融合等角度提出多条条具体建议。

图 3 队员走访居民当地花椒产业的画面 王月 供图

“让知识翻阅山峦,让希望点亮星光。”正是初翎小分队的口号。队长庞张怡说:“我们来到汉源,正是为了用脚步丈量教育的温度,用青春填平山与海的沟壑,也是为了让这些年轻的生命明白:山峦既可以是屏障,也可以是瞭望世界的阶梯。”在两周的支教实践中,团队深刻认识到教育振兴与产业振兴的紧密联系。副队长补充道:"当孩子们在课堂上里向我们讲述自家种植的花椒时,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教育会赋予他们改变家乡的能力,而产业振兴则为他们的未来提供了舞台。"这种双向赋能,正是初翎小分队此行的深层意义。

图 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初翎小分队合照 梁月 供图

从南京到汉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初翎小分队跨越的不仅是1800公里的距离,更是城乡教育的鸿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他们用青春实践证明:教育的本质是“联结”——代际的、文化的、人与山川的。正如大渡河的激流终将汇入长江,孤岛的故事,也终将融入时代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