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青铜之光:川农学子解码三星堆千年文明密码

2025-08-06 15:51:32   来源:太阳信息网

8月4日,四川农业大学青衿探蜀——蜀地新青年·薪传队走进三星堆博物馆,在青铜神树与金杖的凝视下,开启了一场跨越三千年的文明对话。这支由10名青年学子组成的专业文化调研团队,通过沉浸式参观与专业讲解,解码古蜀文明基因,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穿越时空的青铜对话

在陈列馆“世纪逐梦”展区,队员们首次直面青铜大立人。这座通高2.62米的青铜器,双手呈神秘抱握状,衣纹细腻如织。“当讲解员提到其服饰纹样与中原商文化的关联时,我们突然意识到,古蜀文明并非孤立存在。”团队负责人在参观日志中写道。

图为三星堆博物馆青铜大立人。汪蕊 供图

VR考古项目《寻觅三星堆》,通过数字技术,让团队队员们“穿越”至3号祭祀坑发掘现场。“数字人”考古专家的讲解,让队员感叹:“原来青铜神树的修复需要十年时间,每片叶子都要经过X光探伤。”这种科技与历史的碰撞,成为队员们理解文物价值的重要窗口。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VR体验。汪蕊 供图

金杖与神树的文明隐喻

“天地人神”展区的金杖与青铜神树引发热烈讨论。金杖上的鱼鸟纹饰,被队员们解读为古蜀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而高达3.96米的青铜神树,其九只神鸟与《山海经》记载的扶桑神话不谋而合。

修复馆内,队员们通过数字视频见证了青铜神树残件的数字化修复过程。“三维扫描技术能精准定位每片残片的位置,但最后拼接时仍需手工调整弧度。”修复专家王老师的讲解,让队员们深刻理解“科技为骨,匠心为魂”的修复理念。

图为三星堆文物修复馆。汪蕊 供图

青年视角下的文化解码

在“巍然王都”展区,队员们通过陶盉、玉璋等器物,梳理古蜀与中原的文化交流脉络。“这些器物证明,早在三千年前,四川盆地就与黄河流域有了密切互动。”团队成员的观察,成为此行调研报告的重要论点。

“青衿一行,探秘寻踪;蜀韵千年,薪传有我。”该团队以此为目标,用脚步丈量历史的厚度,以心灵倾听文物的低语,以专业的知识储备和青年人的敏锐视角,触摸青铜面具背后的信仰温度。据团队负责人称,他们会持续将此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生动的记录、深度的报告、创意的传播,承担起让沉睡的文物“说话”,让尘封的历史“鲜活”的责任。 (汪蕊、周鑫毅)

图为调研团队成员线下调研合影。汪蕊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