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8月2日,浙江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烽火仁心”——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浙江民间外交遗产实践团在舟山、衢州两地开展主题调研活动。实践团成员通过走访抗战遗址、查阅地方档案、采访群众等方式,深入挖掘两地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事迹,探寻舟山人道救援历史与衢州国际求援行动中所蕴含的精神。此次实践不仅让青年学子深刻理解了民间外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更彰显了和平与合作的永恒价值,激励青年学子传承历史记忆,成为新时代中国故事的积极传播者。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等采访群众填写问卷)
1942年10月,日军运输船“里斯本丸”在舟山群岛东极海域遭美军潜艇击沉,船上载有近2000名英军战俘。船只沉没后,舟山东极岛渔民自发展开救援,冒着生命危险救助英军战俘,并尽力保护他们免受日军搜捕。尽管日军随后强行带走幸存的英军战俘,但舟山渔民的英勇行为仍体现了战时民间人道主义精神。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受访者都知道舟山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里斯本丸”事件,他们认为这段历史不仅是舟山抗战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英民间友谊的珍贵见证。多位受访者表示,东极渔民冒死救援英军战俘的事迹令人动容,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善良与勇气。一位当地历史研究者指出:“这事件超越了战争本身,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的光辉依然闪耀。”年轻一代受访者还认为,这段历史应该被更多人知晓,它不仅是舟山的骄傲,更是促进国际友好交流的重要纽带。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舟山市图书馆采访群众)
在衢州机场,实践团成员随机采访了几名候机旅客,采访他们“您是否听说过杜立特行动?”1942年,美军杜立特中队空袭东京后因燃油不足迫降中国,衢州军民冒死营救64名美国飞行员。一位满头银发的衢州本地老人回忆:“我父亲曾参与过这次行动,我小时候听他讲过,他那时候就和我是说他们那时候都认为救人要紧,没管那么多。”我们还采访了机场的工作人员“在中美关系紧张的今天,您认为这段历史对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有何意义?”面对提问,机场工作人员说:“让我们珍惜和平,以史为鉴。”
杜立特行动不仅是一次军事合作,更成为中美民间友谊的象征,展现了战争环境下普通人的勇气与跨国互助精神,为两国民间外交奠定了深厚的情感基础。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衢州机场采访群众)
无论是舟山东极渔民对英军战俘的人道救援,还是衢州军民对美国飞行员的冒死营救,这些跨越国界的善举都闪耀着人性最崇高的光辉。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这些历史记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不仅要铭记这段历史,更要传承其中蕴含的和平理念和人类命运与共的精神,为构建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国青年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