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北京科技大学青序箸安科技创新实践团的学子们化身“食品安全科普员”,用专业与热情走进社区,为居民们送去了一场场生动实用的健康知识盛宴。7月21日至29日,实践团先后在西华安里社区、邮科社区、北四环中路43号院、涌溪社区等地开展9场社区科普讲堂,通过多样化形式普及黄曲霉素相关知识,用科技力量助力社区食品安全建设,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黄曲霉素作为一种常见于霉变食物中的强致癌物质,其危害常被大众忽视。实践团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认知特点,精准发力:特别拍摄青年、中年、老年三个版本的科普视频,用贴近生活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各年龄段居民都能轻松理解;现场发放400余份黄曲霉素检测试纸,手把手教学检测方法,让居民在家就能快速识别食物是否霉变超标;设计互动小游戏环节,将枯燥的知识融入趣味体验,让社区讲堂变成“欢乐课堂”,不少老人和孩子都积极参与,在欢笑中掌握了实用技能。
“原来发了霉的花生、玉米这么危险,多亏孩子们教我们用试纸检测,以后储存食物更放心了!”邮科社区的王阿姨拿着检测试纸,连连为学子们点赞。9场活动中,实践团还收集400余份调研问卷,深入了解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盲区,为后续科普工作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从实验室到社区一线,这群青年学子用行动诠释“科技为民”。他们不仅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力量,更以青春活力为社区注入新动能——面对老人的疑惑,他们耐心讲解;遇到操作难题,他们反复示范;设计活动时,他们兼顾趣味性与实用性。这种“接地气”的科普模式,让科技不再遥不可及,也让青年担当看得见、摸得着。
“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处,帮居民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有成就感。”实践团队长胡乐云枫说。此次社区科普行,既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青年责任的践行。北京科技大学学子们用脚步丈量社会需求,用专业服务百姓生活,在守护社区居民“箸尖心安”的同时,也为社会治理注入了青春活力,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风采,让科技助力美好生活的愿景在社区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