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青岛大学经济学院“薪火接力”实践队的8位队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江西省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为期8天的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此次实践以“寻根铸魂井冈山,青春聚力中国梦”为主题,团队成员将深入井冈山革命老区,通过实地调研、红色研学、志愿服务等形式,重温革命历史,感悟井冈山精神。
图为开营仪式合照 李奕霖 摄
红色家风守初心,青年赤诚永传承
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井冈山基地近日举办“红色家风守初心”主题教育活动,特邀开国少将龙开富之孙龙小钢、张蕴钰少将之子张旅天作为主讲嘉宾,通过鲜活的历史细节,为青年一代生动诠释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与使命担当。
活动中,龙小钢老师以“一根扁担见初心”为题,深情回顾了祖父龙开富将军在井冈山时期的峥嵘岁月。1928年,年仅20岁的龙开富担任毛泽东同志的物资挑夫,凭借一副竹扁担,每日往返百余里山路运送文件、书籍和补给。扁担磨破了肩膀,但磨不灭坚定的信念。
图为龙小钢老师讲述先辈革命故事 陆桐 摄
核试验基地首任司令员张蕴钰少将之子张旅天,则通过父亲留下的工作笔记,还原了“马兰精神”锻造历程。从罗布泊戈壁滩上的“地窝子”宿舍,到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时“用身体当支架观测数据”的感人故事,张旅天动情表示:“老一辈科学家和军人用生命诠释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真正含义。”
图为青岛大学青年代表与张旅天老师合影 陆桐 摄
活动现场,来自青岛大学的青年代表与张旅天老师合影留念。基地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是“红色基因代代传”系列教育的重要一环,让红色家风“可感可触”。与会青年纷纷表示,要从革命先辈的“扁担精神”“马兰精神”中汲取力量,在新时代征程上勇担使命。
井冈缅怀先烈志,青春传承红色魂
巍巍井冈,松柏长青。在庄严肃穆的北山烈士陵园,高耸的“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纪念碑与烈士纪念塔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代表整齐列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革命先烈。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铿锵有力的入团誓词在陵园上空回荡。青年们面向纪念碑庄严宣誓,重温入团初心。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缓步走进碑林,驻足凝视每一块镌刻着先烈姓名的石碑。
图为青岛大学学子重温入团誓词 陆桐 摄
“先烈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传承这份精神。”来自青岛大学的学生代表动情地说。活动结束后,青年们纷纷表示,要将井冈山精神转化为奋进动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让革命先辈的不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图为青岛大学学子在井冈山根据地合影 陆桐 摄
青石井台铭史册,黛瓦院落证初心
实践队随后来到井冈山大井朱毛旧居,深入探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大井朱毛旧居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重要革命遗址,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留下足迹。实践队首先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旧居,这里保留着方桌、油灯等物品,生动再现了那段艰苦岁月,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志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此次大井朱毛旧居之行,实践队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图为青岛大学学子在大井朱毛旧居前合影留念 陆桐 摄
告别大井朱毛旧居,实践队转至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开展了一场触动心灵的红色之旅。这里曾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极其重要的医疗基地,也是中国第一所红军医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认真聆听了“师长献盐”“战地救护”等感人故事,了解到红军战士和医护人员在艰苦条件下,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为救治伤员付出的巨大努力。看着展柜里陈列的竹制镊子、反复使用的绷带等简陋医疗用品,队员们对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救死扶伤的精神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图为实践队在小井中国红军第四医院旧址前合影留念 陆桐 摄
在实践活动中,青岛大学“薪火接力”实践队通过走访革命旧址、聆听红色故事、调研乡村发展,深刻领悟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内核。团队成员结合经济学专业知识,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等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实际行动助力老区振兴。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队员们表示,将牢记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把井冈山精神转化为奋进力量,在新时代征程上勇担青年使命,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