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末,“邻聚启行团”这支浙江树人学院的团队,聚焦社区邻里中心优化,踏上实践征程。他们紧扣“未来社区”蓝图和融入国家标准的“15分钟生活圈”理念,以杭州市邻里中心为对象,探究邻里中心如何更好适应未来需求。
前期,队长陈静怡统筹全局,组织会议与老师对接。团队分工协作,精心设计三套问卷(居民、商户、管理者)及访谈提纲,并准备答谢小礼物,力求全方位捕捉需求痛点。成员对接社区基础,化身“空间侦探”,调查分布与使用。
首日赴虎山社区、杭钢北苑集中调研,访谈管理方、发放问卷(回收50余份),下午分组考察乐融里田园、华睦、绿园弄、乐融里桃花湖中心。次日兵分三路,覆盖朱家角、新洲路、河南埭、南兴里、姚缘邻里坊、馒头山、望江店等多点位,收集问卷100余份并深度访谈。第三日考察文晖街道现代城社区及缤纷未来社区综合体,后者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经过几日调研,“邻聚启行团”深入杭州多个社区邻里中心,收获有效问卷逾400份,包括居民问卷200余份,商户及管理者问卷各100余份。团队形成多份报告,拍摄千余张实景图,初步掌握布局服务与运营现状。调研揭示关键现象:虽多步行可达,但居民对邻里中心仍认知不足。邻里中心主要使用人群为老人和孩童,年轻人由于工作时间与邻里中心开业时间相矛盾,因此使用频率低,调研结果显示居民最盼其提供便民服务与基础医疗咨询。
团队成果丰硕,在实践中探索与样本社区建立长效联系,跟踪建议实施,并且将研究视野拓展至更多类型社区。不仅如此,团队将持续利用平台发声,提升公众对邻里中心建设的认知。
数据背后是鲜活的期盼,对此队长深感重任。在空间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到社区规划关乎 “带着温度的烟火气”。大家也学会了从细节洞察“以人为本”的设计力量,在实践中验证了学以致用的价值。队员们在倾听与记录中深刻理解了社区服务的真谛与肩上的责任。
团队通过分组高效覆盖多类型邻里中心,综合使用问卷、深入访谈、实地观察及案例分析精准定位居民核心需求与认知鸿沟。但仍有部分不足,部分中心尚在建设数据受限,对邻里中心的调查未曾全面深入。因此团队后续将加速成果转化,推动试点优化,探索建立居民反馈与中心运营的长期互动机制。
邻聚,是心系社区的温度;启行,是探索不止的步伐。“邻聚启行团”用专业知识丈社区,用青春热忱听民声,为构建“更便捷、更活力、更温暖、更可持续”的未来邻里生活圈,贡献着坚实的思考与力量。他们的探索,步履不停。
供稿单位:浙江树人学院毫末书院-邻聚启行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