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探访马尾印记,传承船政精神——福建农林大学实践队赴福州市马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25-07-30 09:18:03   来源:今日热点网

为深入感受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魅力、传承红色文化爱国精神,7月16日,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赤浪寻脉,青心铸魂”暑期三下乡实践队赴福州市马尾区,开展为期3天的福州马尾船政文化学习实践活动。

船政溯源,古镇寻味

实践首日,团队到达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展馆内,清朝时期“通济舰”的舵轮、船用蒸汽机模型,见证了1866年船政创立初期“师夷长技”的技术突破,队员从中体会到先辈探索革新的决心。陈列在展厅中央的大型船舰模型“平远号”精巧绝伦,凝聚着近代匠人的智慧,让队员感受到精益求精的追求。

博物馆全方位展示了中国船政在近代中国的多领域丰硕成果。通过参观,队员深刻理解了中国船政“精忠报国,自强不息”的核心精神,也将这份精神印记在心中。

图为团队成员在馆前讨论。杨鑫 供图

毗邻的马江海战纪念馆,除了展示1884年海战的历史遗存,更通过对比展陈凸显船政技术的进步——从战前木质兵舰到战后钢甲巡洋舰的模型演变,印证了“以战促建”的船政发展逻辑。

随后,团队来到闽安古镇,地上的条石与两侧的古民居都无一不展现着古镇独有的历史古韵,步入古镇中的闽安协镇署,庄严的气息扑面而来,古镇烟火与船政历史在此交融。

图为团队成员阅读闽安协镇署门前石碑内容。杨鑫 供图

文化城内,古今对话

次日上午,团队先到福州船政天后宫。作为船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留存着大量船政相关的遗迹。宫内的碑刻记载着船政时期航海祭祀的传统,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造船航海活动的频繁。

随后,大家前往船政衙门。这里曾是船政事务的管理中枢,如今也被作为记录历史的载体。展厅内,小巧的海战模型还原了当年舰船交锋的场景,舰船布局清晰可见。四周墙上的文字介绍详细记录了中法马江海战的历史事件,同时也展示了许多参战船舰的图片。“船政兴邦,海殇警世”在此处,团队对马江之战在中国海军发展史的地位有了进一步的感受。

图为团队成员在参观海战模型。杨鑫 供图

下午,团队来到曾经的船政厂房,经过改造,这里既保留了工业遗址的原貌,又融入了现代展示理念。在这里,能看到当年用于军工生产的机床、锻造设备,它们见证了船政军工技术的发展。活化后的展区通过实物与多媒体结合的方式,生动呈现了船政造船技术的传承与创新,让团队直观感受到船政科技在当代的延续。

船政名人,地标印记

18日,团队来到严复故居进行实践调研,严复作为中国船政学堂首届学生,早期学识积累与职业起步均与中国船政紧密相连。其故居根据时间记录了大量的船政历史,侧边房间则展示着严复先生的生平介绍,并展示了许多由他译制的纸质书籍,可见其与中国船政历史密不可分的联系。

图为团队成员在阅读严复故居内资料板。刘维涵 供图

团队走进沈葆桢故居,引入眼前的便是左宗棠力邀沈葆桢出山总理船政的蜡像场景。望着蜡像,团队更真切体会到,沈葆桢接掌船政后兴学造船,既筑牢船政根基,更为近代海防与造船业育人才、积技术,其功绩让人心生敬意。这份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正是马尾船政文化最厚重的魅力。

实践最后一站到罗星塔公园,站在罗星塔下,感受着它自清代至今见证船政辉煌、目睹马江海战悲壮,令人动容。“左沈共襄” 雕像、“一号船坞” 遗址等,让船政记忆愈发鲜活。如今作为船政文化主题公园核心,团队深感这里既是历史印记,更是传播船政文化、助力文旅发展的重要纽带,收获满满。那交融着热血与智慧的文化脉动,让马尾船政的魅力愈发震撼人心。

图为罗星塔。周凌悦 供图

文创寄情,精神延续

实践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便迅速投入后续调研成果的创作中。最终,团队围绕调研主题完成了三个短视频及相关文创IP成果:短视频分别聚焦工业发展、军事创新、人物精神三大主题;相关船政文化IP文创成果则依托成员的相关专业能力,借此机会发扬马尾船政文化精神,彰显马尾船政文化魅力。

图为实践团队创作的船政文化IP设计成果。周凌悦 刘维涵 供图

经过三天的实践学习与后续的成果创作,团队既看到了船政科技的硬核突破,也触摸到其与马尾区风土人情的柔软连接。从博物馆的机器齿轮到古镇的小街韵味,船政文化早已化作马尾的城市肌理,在岁月流转中生生不息。(刘维涵)

图为“赤浪寻脉,青心铸魂”团队成员合影。刘文雪 供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