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青春力量守护城市绿肺 北林学子南苑湿地探生态

2025-07-28 13:46:15   来源:中华网

(刘羽晰 李昊锦)2025年7月中旬,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绿益千秋”暑期实践团队走进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开展生态调研活动。这支青年团队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研、与园区工作人员深度交流等方式,探寻城市绿肺的生态奥秘,为湿地保护注入青春活力,也让青年力量在生态保护实践中绽放光彩。

初入湿地:触摸城市绿肺的生态脉搏

盛夏的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绿意盎然。在园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详细了解了公园的整体规划、湿地生态系统特点及近年来的保护修复举措。作为首都南部重要的生态绿肺,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占地广阔,是距中心城区最近的观鸟胜地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公园绿地。其以“无界自然”为理念,打造开放共享、全龄友好的无围栏公园,融合南苑历史文化,设有踏春寻踪、青夏槐香、秋荻飞荡等十二处主要景观节点,既为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家园,也成为市民休憩游玩的好去处。成员们不时驻足观察,记录着湿地的植被分布与水系脉络,青年学子对生态细节的关注,成为夏日湿地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园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详细了解了公园基本情况

问卷深耕:聆听市民与湿地的对话

为了解市民对湿地生态的认知与需求,实践团队以小组为单位,向公园游客及周边居民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涵盖对湿地生态功能的了解、对公园建设的建议、参与湿地保护活动的意愿等多个方面。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青年们耐心与市民交流。有常来公园散步的老人分享对湿地环境的感受,也有带孩子游玩的家长提出对科普设施的期待。团队将收集到的数据汇总分析后发现,多数市民对湿地的生态功能有一定了解,但在具体参与保护活动方面仍需引导;同时,市民对公园建设给予高度评价,不少人建议增加科普设施、举办更多生态活动。

“大家的建议很实在,这让我们意识到,湿地保护不仅需要生态修复,更需要搭建公众参与的桥梁。”团队成员在整理问卷时感慨道。这些来自市民的声音,成为团队后续思考如何推动湿地保护公众参与的重要参考。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向市民发放调查问卷

深度对话:解码生态保护的创新路径

实践团队与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工作人员的交流,揭开了这片湿地生态保护的深层逻辑。工作人员介绍,南苑湿地曾是皇家苑囿,承载着数百年的生态文化记忆,如今的生态修复工作正深度挖掘这份历史底蕴,古老的水系脉络、植被分布都成为修复的历史参照。“我们既要守护生态本底,也要回应市民需求。”工作人员表示,公园一方面通过恢复湿地生境、优化水质,为城市构建生态绿肺,缓解热岛效应;另一方面,打造兼具生态保护与公众参与功能的空间,让历史积淀与现代需求交融。这种将生态修复与民生需求相结合的路径,让青年团队看到了生态保护的多元可能性。

团队负责人刘羽晰与工作人员围绕生态宣传、公众参与等话题展开交流,季莹欣则就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细节进行提问。青年们认真记录着每一个信息,在对话中深化对生态保护的理解:保护湿地不仅是守护自然,更是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图为团队成员向工作人员采访交流

青春接力:让绿色理念扎根生长

实践活动中,青年团队的每一步行动都透着对生态保护的热忱。在湿地栈道考察时,他们仔细观察水生植物的生长状态;整理问卷时,逐字分析市民建议背后的需求;与工作人员交流后,连夜梳理笔记,思考青年如何更好地参与湿地保护。“我们希望通过行动,让更多人关注湿地、保护湿地。”团队成员表示。实践虽已接近尾声,但这份对生态保护的责任与担当,正通过青年们的分享传递给更多人。他们计划将调研成果整理成报告,为公园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也将在校园内开展宣传活动,让更多同龄人了解湿地保护的意义。

图为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绿益千秋”实践团队合影

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生态调研,更是青年群体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在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的绿意中,“绿益千秋”团队用脚步丈量生态保护的路径,用青春力量守护城市绿肺,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实践中扎根,也让青年在服务生态保护的过程中,读懂责任与成长的意义。(队伍: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绿益千秋”暑期实践团队 李昊锦 王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