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大一同学深入了解电子信息类专业分流方向,科学规划学业发展,由重庆移通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办,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承办的第259期就业沙龙——“专业分流指迷津,学业规划绘蓝图”活动于2025年3月12日在六度空间8½(电影)播放厅顺利开展。本次活动邀请到武汉易思达科技有限公司西南区域经理、售前工程师杨文宇先生与重庆移通学院高级创新创业导师曾国庆老师为现场300余名同学指点迷津、答疑解惑。
行业前沿:技术革新驱动职业能力重塑
活动伊始,杨文宇经理围绕“FPGA技术应用与职业能力培养”这一核心主题展开分享。他结合当前国产FPGA芯片替代的趋势着重指出,在技术迭代浪潮中,FPGA在通信、AI、汽车电子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硬件+算法”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急剧增加,硬件编程与跨场景应用能力是于行业立足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杨文宇经理提出了“技术硬实力+行业认知力+职业软技能”的三维能力框架,建议同学们积极参与竞赛、获取华为HCIA等认证,提升自身职场竞争力。此外,他还推荐了“开发板实操+团队项目+竞赛实战”的进阶实践模式,并以高云FPGA大学计划为例,生动地展示了校企联合培养的有效路径。在实践锻炼中,同学们需要积累项目经验,增强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筑牢根基。
分流指南:数据矩阵破除选择迷雾
曾国庆老师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详细地介绍。该专业作为学校首批重点专业,拥有正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博士及产业教授7人的复合型师资团队,并迄今为止已建成12家校企实习基地及3个书院创新工作室。针对分流选择,曾国庆老师直言:“选专业需打破‘盲从思维’,从课程体系、师资实力与区域产业需求三维度理性决策。”同时,曾国庆老师以“课程难度-实验资源-就业适配性”量化指标辅助评估;通过“基础层(电路信号)-技术层(5G、机器学习)-场景层(智能穿戴开发)”分层课程体系,及“竞赛筑基、科研进阶、创业拓界”三阶实践模型,构建“学用贯通”培养链路,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提升动手实操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1.5万亿规模红利,曾国庆老师建议同学们关注车联网、半导体等本土优势赛道,依托长虹、紫光等12家合作企业实习资源,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职业竞争力,明晰职业方向,为未来职业发展铺就坦途。
规划导航:双导联动护航成长闭环
“山河远阔,步履不停。见远山,见自己。不设限,不局限。”此次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专业分流和学业规划的清晰指引,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到电子信息类专业及行业发展前景,明确学习和实践的方向。一位参与活动的同学表示:“听完两位老师的讲解,我对未来的专业选择和学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收获很大。”
本次活动打破新生专业认知壁垒,让同学们在专业分流的关键节点上获得了宝贵的指导。专业分流不是终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道路上做出更合适的选择,在电子信息领域踏出坚实而笃定的奋进轨迹,向着心中的理想彼岸勇毅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撰稿:冯雪娇 摄影:李航 王欢 陈昭安)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