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一〇〇医院普外科团队联合麻醉科、消化科、输血科等多科室成功为直肠癌术后12年并发降结肠巨大肿瘤及造口旁疝的老年患者实施高难度手术该患者合并重度营养不良、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经医护精湛治疗与悉心护理后顺利康复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给予高度评价。
据了解,患者张先生因肠造口突出伴便血2年余入院,此前已辗转多家医院,被诊断为降结肠肿瘤、结肠造口旁疝。入院检查显示,其血红蛋白仅 51g/L(正常成年男性参考值 120-160g/L),同时伴有重度低蛋白血症,身体状况极差,手术风险极高。“患者当时连下床活动都十分困难,营养状态差到几乎无法耐受任何有创操作。” 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方波介绍说。
面对危急情况,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联合会诊机制。麻醉科评估手术耐受度,消化科制定肠道准备方案,输血科韩娟主任更是第一时间与苏州中心血站紧急沟通,不仅为患者申请到急救用血,还积极协调互助献血渠道,确保治疗用血供应。经过一周的精心调理,患者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得到显著改善,各项指标恢复至手术安全范围。
这份 “救命式” 的高效救治与全程贴心服务,让原本计划转往上海治疗的患者及家属深受感动,坚定留在一〇〇医院接受手术。
该手术面临多重挑战:患者因慢性肠梗阻无法完成术前肠镜检查,肿瘤体积超过 10cm 且侵犯左侧腰大肌,原造口旁合并疝气,加之既往直肠癌手术史导致腹腔严重粘连。更特殊的是,患者强烈要求保留结肠并进行原位造口重建,这对手术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以李志钢主任为首的普外科团队反复推演手术方案,与患者家属进行3次深度沟通,最终确定腹腔镜下根治术方案。
7月16日手术当日,术中所见印证了术前判断的复杂性:腹腔内肠管粘连程度远超预期,结肠因长期梗阻显著扩张,肠内容物堆积;降结肠肿瘤位置固定,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手术团队先小心分离原造口与肿瘤组织,在保护左侧输尿管的前提下完整切除肿瘤,随后着手处理结肠脾曲与脾脏的广泛粘连。为确保保留肠段无异常,消化科王婷婷副主任放弃休息紧急赶到手术室,协助完成术中肠镜检查,为手术安全再加一道 “保险”。最终,团队不仅完成肿瘤根治,还同步实施原位造口重建及疝修补术,最大程度保留了患者肠道功能。
术后病理报告显示,患者所患降结肠腺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良好。目前张先生已能正常进食,造口排便功能逐步恢复。“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这么好的治疗,医生护士每天多次查房,连饮食细节都一一叮嘱。” 患者家属激动地说。
此次救治的成功,不仅体现了苏州一〇〇医院在复杂腹部肿瘤手术领域的技术实力,更彰显了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高效诊疗能力。从术前危重症救治到术中多学科配合,再到术后精细化护理,医护团队用专业与温度诠释了 “以患者为中心” 的服务理念。
(陆春芳、朱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