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传承红色基因,感悟革命精神,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我们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赴郑州碧沙岗和二七纪念塔开展了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我们深刻领悟了历史的厚重,坚定了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念。
一、溯源红色根脉,深悟初心使命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们深入研读碧沙岗和二七纪念塔所承载的历史,从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力量。碧沙岗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1928年,冯玉祥为纪念北伐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阵亡将士,拨款20万元建造陵园,取“碧血丹心,血殷黄沙”之意命名“碧沙岗”。
这里是全国保存面积最大、较完好的北伐阵亡将士烈士陵园,1986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园内的北伐战争纪念碑高近18米,正面是聂荣臻元帅题写的“北伐阵亡将士永垂不朽”10个金色大字,纵跨碑体的浮雕由北伐军将士群像组成,无声地诉说着当年北伐战争的激烈与悲壮。
二七纪念塔则是为纪念1923年2月7日发生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建。那场震撼世界的工人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向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二七塔塔身63米,寓意着那段不朽的历史岁月,红岗岩的外墙如同革命先烈的鲜血,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2006年5月25日,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和纪念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1月入选第一批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
通过对这些历史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的英勇无畏、爱国奉献精神,为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前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踏访红色地标,触摸历史温度
站在英烈谱前,那些曾在课本上见过的历史,突然变成了可触摸的温度、可感知的呼吸。每一步驻足,都是与过去的对话,让我们对“英烈”“担当”“传承”有了更刻骨的理解。皮定均将军“中原突围”的果敢、焦裕禄“兰考治沙”的执着、任长霞“守护正义”的热血、吴焕先“重建红军”的坚毅……这些曾在课本中的名字,因图片与文字的具象呈现,瞬间鲜活
起来。志愿者小代盯着焦裕禄的事迹展板,轻声说:“原来他真的是‘把生命融进兰考的土地’,连病逝前都想着‘沙丘治理’。” 任长霞的照片旁,“1·30案件”的寥寥数语,却让我们仿佛置身那个危机四伏的夜晚,真切感受到“警察的使命是护民平安”。
最触动的是吴焕先的介绍:28岁牺牲,与我们却已相差仅六岁却“为革命燃尽生命”。志愿者小段感慨:“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在青春年华选择了‘舍小我为大我’。” 这些英烈用生命诠释的,是“平凡人也能成就伟大”——皮定均在战火中突围,守护的是万千百姓;焦裕禄在风沙中扎根,践行的是“为人民服务”;任长霞在险境中逆行,捍卫的是正义之光。他们的故事像一把火,点燃我们内心对“责任”与“奉献”的思考:新时代的青春,该如何在平凡中活出意义?
站在二七纪念塔前,现代化都市与红色塔身交织,时空的对话格外震撼。志愿者小曹望着窗外感慨:“我们脚下的土地,曾被他们的热血浸润;我们享受的安宁,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 这种“今昔对比”,让“爱国”不再抽象——它是对历史的敬畏,是对先辈的感恩,更是对“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的承诺。离开时,塔钟敲响,钟声里仿佛回荡着百年前的呐喊:“后来人啊,莫忘来时路。”
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红色地标是历史的“活教材”,英烈事迹是精神的“充电器”。站在英烈谱前,我们读懂“平凡铸就伟大”;立于二七塔下,我们听见“信仰超越时空”;漫步碧沙岗中,我们触摸“传承需要行动”。每一次凝视、每一步驻足,都让“爱国”从概念化作行动,从感动变为坚守——这,就是青春与红色精神的双向奔赴。
三、活化红色资源,点燃家国情怀
为让更多人了解碧沙岗和二七纪念塔的红色历史,传承红色文化,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宣传活动。我们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制作了关于碧沙岗和二七纪念塔的图文内容。我们通过镜头展现了碧沙岗的北伐战争纪念碑、冯玉祥亲手种下的洋槐,以及二七纪念塔的建筑特色和历史展品,让群众直观感受红色历史的魅力。我们详细介绍了两地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事迹,并用简洁易懂的语言阐述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此外,我们还在当地社区开展了红色文化宣讲活动。我们向亭子里的社区居民讲述碧沙岗和二七纪念塔的历史故事,在宣讲过程中,居民们听得认真,不时提问交流,现场氛围热烈。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让社区居民对本地的红色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青春挺膺担当,共赴时代之约
离开碧沙岗那天,"北伐阵亡将士永垂不朽"在乌蒙蒙的天空映出金色的光芒。回望这一路,我们曾为史料里的一句话红了眼眶,曾因宣讲时的共鸣红了脸颊,也曾为调研中发现的认知缺口握紧拳头——这些瞬间,让"爱国"从课本里的词语,变成了能触摸、能感知、能践行的实在事。
中国式现代化的路上,需要我们这代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就像碧沙岗的老洋槐,扎根在先烈用热血浸润的土地上,仍在年年抽出新枝;就像二七塔的钟声,穿越百年风雨,仍在提醒我们"不忘来路"。作为志愿者,我们或许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讲好一个红色故事、护好一棵历史古树、让更多人记得"为谁而活",就是我们对"挺膺担当"最朴素的回答。
青春的意义,正在于把感动变成行动,把理解变成坚守。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着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历史使命。碧沙岗和二七纪念塔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品德修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碧血丹心践 中原赤枕行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