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东山绿荫映初心 茶乡学子悟谷公

2025-07-23 13:37:34   来源:实况网

6月27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踏浪东山寻足迹,青春助力振兴行”赴漳州市东山县重走领袖路实践队走进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在谷文昌纪念馆开启追寻初心的精神之旅。青年学子通过实地研学、劳动体验、深度访谈,感受“四有书记”谷文昌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纪念馆内,时间仿佛回溯至那个黄沙漫天的年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无声讲述着风沙掩埋农田、摧毁家园的惨痛历史。谷文昌纪念馆内,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斑驳的实物展品,将实践队成员带回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东山岛。讲解员指着序厅内“风沙肆虐,民不聊生”的场景雕塑介绍道:“当时的东山,全年六级以上大风达150天,森林覆盖率不足0.12%,百姓‘春种一葫芦,秋收一瓢谷’是常态。”

面对“春夏苦旱灾,秋冬风沙害”的绝境,时任县委书记谷文昌的声音仿佛穿越时空,字字千钧:“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这并非豪言壮语,而是他以生命为注的誓约。实践队队员们驻足于展柜中那简陋的铁镐、箩筐前,仿佛触摸到当年谷文昌带领群众赤脚踩在滚烫沙丘上,遍寻树种、反复试验的身影。

图为实践队员聆听谷文昌事迹讲解。陈荣祥 供图

当讲解员讲述谷文昌“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座右铭时,队员们凝视着展柜里褪色的工作手册,仿佛看见这位县委书记深夜伏案的身影。“谷文昌的随身三件宝:锄头、地图、手电筒。他常说,地图上找不到的角落,双脚必须走到。”队员们跟随讲解员的讲述,仿佛看见谷文昌深夜提着马灯查风口、探流沙的身影。当听到那句“没有谷书记,我的骨头早被风沙啃光了”时,现场一片肃然,年轻的心灵被这份跨越时空的感恩深深叩击。

图为谷文昌办公场景复原。周敏泉 供图

谷公精神的伟力,早已深植于东山的一草一木之间。实践队员们沿着纪念馆的展线,追寻谷文昌“当领导的要先把手洗净,把腰杆挺直”的清廉足迹。那辆破旧自行车是他翻山越岭访贫问苦的见证,那件补丁摞补丁的衣物诉说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朴素真理。队员们凝视着这些饱经沧桑的物件,深刻体悟到:谷公精神所蕴含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崇高境界,正是跨越时空仍熠熠生辉的宝贵财富,是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

图为谷文昌语录之一。黄希妍 供图

“政声人去后,丰碑励今人。”纪念馆第三展区“为民担当的公仆情怀”中,一组对比数据令队员深思:1950年东山人均收入仅58元,1964年增至240元;1950年全县耕地不足10万亩,1964年拓展至34万亩。让实践队员们不禁感慨:“谷公没有留下轰轰烈烈的‘显绩’,却用十年植下8.2万亩防护林,这种‘潜绩’正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最需要的‘长久之功’。”

走出纪念馆,眼前是碧海蓝天,是谷公当年以生命守护、如今绿意盎然的土地。实践队员们胸中激荡着“四有书记”的精神回响——这份精神,是面对困境时“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韧,是手握权力时“一丝一粒,我之名节”的清醒,更是心系苍生时“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深情。

图为实践队员合照。叶泓 供图

今日青年追寻谷公足迹,重走领袖路,为的是将滚烫的初心薪火相传。当实践队员们从东山岛扬帆启程,谷文昌精神已如那深深扎根的木麻黄,成为他们生命里抵御风沙、向上生长的力量之源。这力量将伴随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力书写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青春华章——因为,谷公的足迹早已证明:唯有将个人奋斗融入祖国山河的壮阔图景,青春的光华方能璀璨永恒,照耀大地。

福建农林大学赴漳州市东山县重走领袖路实践队 叶泓 黄希妍/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