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明灯照亮青年干部的前行之路:“广大青少年生逢其时,要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当以革命先辈为镜、以先进典型为范、以纪律规矩为尺,在传承中淬炼初心,在担当里绽放青春,用忠诚、奉献、清廉的底色,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传承革命先烈爱国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筑牢信仰之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经受住任何考验的 “定海神针”。站在百团大战纪念馆的历史长廊里,那些泛黄的战地日记、锈迹斑斑的步枪、布满弹孔的军旗,无不诉说着革命先烈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爱国情怀。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孤身奋战,腹中只有草根树皮却始终高呼 “中国人不做亡国奴”;左权将军为掩护大部队转移,将生命永远定格在太行山脉…… 这些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名字,用热血诠释了何为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青年干部传承这份爱国精神,既要在理论学习中汲取养分,更要在实践磨砺中坚定立场。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必修课,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将 “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 融入血脉。同时,要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在基层治理的一线中、在重大任务的攻坚里,把理论所学转化为履职实效。比如在防汛救灾中冲锋在前,在疫情防控中坚守岗位,用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的实际行动,证明对党的绝对忠诚。唯有如此,才能在复杂局面面前保持清醒,在严峻考验面前站稳脚跟,让信仰之基在时代浪潮中愈发坚固。
传承先进典型奉献精神,在为民服务中厚植赤子情怀。
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从来不乏默默奉献的身影。从“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到“扎根大山教育数十载,照亮女孩求学路”的张桂梅;从“用生命诠释初心使命”的驻村书记黄文秀,到“一辈子深藏功名,甘当螺丝钉”的张富清,这些先进典型用一生践行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誓言。他们的共同特质,就是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把为民服务的实效落在实处。
当前,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任务艰巨繁重。青年干部要以先进典型为标杆,摒弃“镀金”思想和形式主义,主动“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到田间地头听民声,到街头巷尾察民情。在社区治理中,耐心化解邻里纠纷,让“鸡毛蒜皮”的小事得到妥善解决;在乡村振兴中,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帮助村民找到致富门路;在窗口服务中,优化办事流程,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要始终以群众满意度为“试金石”,从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等利益关切点入手,用实打实的举措让群众感受到温暖、得到实惠。唯有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才能锤炼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服务本领,让为民初心在岁月沉淀中愈发纯粹。
传承人民公仆清廉作风,在纪律规矩中坚守立身之本。
“清廉是福、贪欲是祸”,这句古训是对党员干部的深刻警示。从苏区干部“自带干粮去办公”的优良传统,到新时代“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要求,清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然而,个别青年干部在成长路上栽了跟头,或是被“人情往来”裹挟,或是被“小恩小惠”腐蚀,最终滑向腐败深渊,教训深刻、令人警醒。
青年干部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更要扣好廉洁自律的“第一粒扣子”。要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让纪律规矩成为行为自觉。要经常对照典型案例“照镜子”,从那些“年轻有为却失足落马”的教训中汲取警醒,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敬畏心。在工作中,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决策,坚决抵制“打招呼”“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在生活中,管好自己的“生活圈”“社交圈”“朋友圈”,自觉净化身边环境。要明白,清廉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次抉择、每一件小事中:拒绝一份不合时宜的礼品,坚守一次按章办事的原则,都是对清廉作风的践行。唯有如此,才能在拒腐防变的考验中站稳脚跟,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清廉本色在砥砺前行中愈发鲜明。
时代的接力棒已传到青年干部手中,这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们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肩负着“强国一代”的历史使命。唯有传承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让信仰之光照亮前路;学习先进典型的奉献精神,让为民情怀温暖人心;坚守人民公仆的清廉作风,让纪律规矩守护初心,才能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忠诚、奉献、清廉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华章,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