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重走胜利场·传承红军魂——“探兴文旅·续章石棉”社会实践队风采展示

2025-07-22 17:30:25   来源:中国焦点日报网

图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

为学习红色思想,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深刻意识到红色文化对培养当代青年人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因此,7月9日,“探兴文旅·续章石棉”社会实践队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雅安市石棉县大渡河畔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以社会实践为纽带,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文化探索之旅。

图为 “探兴文旅·续章石棉”社会实践队在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前合影

实践队步入纪念馆,200余件文物像活化石般诉说着他们的故事,斑驳的马灯、磨旧的枪械、泛黄的电报……每一件实物都在诉说当年的惊心动魄。

一件件真实的故事将队员们带回到当时的场景:77名船工自愿加入红军,彝海结盟的少数民族向导,用生命为部队开辟道路,这些都是“人心是天险中最坚固的桥梁”的最好写照,体现了红军与当地百姓的鱼水情深。

图为 “探兴文旅·续章石棉”社会实践队在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内参观学习

在这里,队员们体悟到强渡大渡河不仅仅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更在于它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它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生死之战,是长征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之战。启示广大青年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树立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涵养一心为民的初心,坚定奋勇直前的勇气,锤炼团结协作的作风。

红军渡口遗址

实践队成员们站在渡口,眼前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背后是巍峨的“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碑身镌刻着“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十七勇士雕塑昂首挺立,仿佛仍在呐喊冲锋。

队员们感怀到当年惊心动魄的风云岁月,仿佛耳边环绕着战士们激昂的呐喊声,眼前浮现出枪林弹雨下的红军将士正在强渡天险大渡河,在激流中勇进、在时间中飙行、在铁索间强攻、在高峰上飞临,那种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永远在大渡河谷回响!

图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

图为 红军渡口遗址

安顺场镇综合文化站

实践队来到安顺场镇综合文化站,通过管理员老师的热情讲解,基本地了解当地文化发展状况。在谈及红军长征精神对安顺场镇居民的影响时,管理员老师表情认真:“这个地方的人不一般。”经过她的介绍,队员们了解到安顺场镇的居民许多都是老红军或者川矿工人的后裔,他们口口相传的故事,让大渡河畔的红色精神代代延续。

实践队指导老师唐会兵也与管理员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管理员老师详细介绍了安顺场镇的特色产业与文化惠民举措,这里除了红色文化深厚,黄果柑、枇杷等农产品也小有名气。

当谈到文化站的日常运营时,管理员特别提到“童伴之家”和多功能活动厅,平日里这是居民排练民歌、舞蹈的场地,周末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的课后乐园。到了寒暑假,还会有大学生志愿团队来开展夏令营,带孩子们学手工、读经典,把文化站变成了“第二课堂”。

图为 “探兴文旅·续章石棉”社会实践队

全体与安顺场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员老师交谈

图为安顺场镇综合文化站童伴之家中孩子们的作品

随后,管理员老师为实践队放映了红色电影《勇士》。银幕上,红军战士们一个个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冲锋的身影、为了革命在不到一昼夜的时间内急行240多里路的身影、不顾自身安危在滚滚河水上舍身赴死的身影,都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红军战士们“革命理想大于天”的信念。同时,也让队员们对长征精神和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与感悟。

山河为证,精神永续

安顺场之行,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片土地始终涌动着不屈的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愿做红色文化的“摆渡人”,让长征精神跨越时空,创造强大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绽放新的光芒!(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蔡明贺、黄雅祺、马睿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