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感悟新时代廉洁文化,涵养风清气正、崇简尚德的精神风貌,来自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弘文·青廉”蒲公英社会实践服务团前往重庆市綦江区永城镇,开展“弘扬王良好家风,重拾廉韵著新篇”社会实践活动。
7月17日至20日,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亲身感受王良“清廉”家风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
刘道荣向实践团成员讲解技艺要领
“永城吹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道荣,从业70余年以来,始终以赤诚之心守护着非遗传承,将清廉底色融入每一段吹打旋律。他写下学艺准则,要求徒弟,“不忘爱国心”“邻里不相争”“拒礼馈真心”。徒弟张东坤,遵循老师教诲,本分做人、勤奋做事,获得“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个人”表彰,鼓励孙女参军,报效祖国。
刘道荣与实践团成员合影
年逾古稀的老党员石德兰,恪守“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的家风。“她几乎不麻烦别人,不好享受,凡事都是自己(完成)”,村民罗庆会评价道。几十年来,在榜样引领下,周边群众接续清贫乐道、修身律己的风尚,巩固了文明村风、党群互励的建设成果。
石德兰向实践团成员讲解家风故事
在中华村台子上组,有一对夫妇,艰苦朴素、勤俭持家。“抗美援朝”老兵王国强,不搞特殊,返乡支援农业生产;有着59年党龄的李兆芳,不拿群众一毫一厘,哪怕粮食短缺,也从不偷捡,坚持老实本分种地。这种坚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乡邻:王承志“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罗帮秀“业精于勤、家丰于俭”……让克勤克俭在台子上组蔚然成风。
王国强、李兆芳与实践团成员合影
本次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累计走访76人次,共收集43条家风家训。实践团成员们以探寻王良“清廉”家风在永城的传承、融合与创新为依托,从家风故事中萃取廉洁基因,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添注笔墨。(文:凌泽钢 曾娇 刘印莉 图:赵玉宁 李睿希 段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