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清晨五点,暑气尚未蒸腾,薄雾即将散尽。河南省鹿邑县真源办事处老君塔社区的青砖小院里,已有了细碎的声响。49岁的董素灵端着铜盆走进婆婆张世良的房间,温水浸透的毛巾在老人布满皱纹的脸颊上轻轻擦拭。88岁的张世良瘫痪在床多年,此刻却用尽力气攥住儿媳的手腕,含混不清地吐出几个字:“孩啊,娘拖累你了……” 董素灵俯下身,把脸贴在老人手背上:“娘,咱是一家人,说啥拖累啊。” 这温情的一幕,在这个小院里已重复了三千多个日夜。
骤雨突至:知青家庭的生死考验
2016年的冬天,对张殿来和张世良老两口来说,是生命里最寒冷的季节。这对曾在西北农场挥洒青春的老知青,退休后回到家乡故土过着含饴弄孙的晚年生活时,却遭遇了致命一击 —— 他们唯一的养子张涛突发疾病离世。“天塌了,真是天塌了啊!”张殿来抚摸着泛黄的知青合影,照片里年轻的他和妻子抱着襁褓中的养子张涛,笑容灿烂。如今,相框边缘已被泪水浸得发潮。
不幸打击接踵而至。老伴张世良因过度悲痛突发脑梗,从此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张殿来本就患有帕金森综合征和糖尿病,养子的离去让他病情急转直下,脑梗引发的听力衰退让他连近在咫尺的说话声都听不清。“那时候,家里的灯都是暗的,我们老两口就等着闭眼离世了。” 张殿来抹着眼泪说,是儿媳董素灵把他们从绝望里拉了回来。
彼时的董素灵刚过四十,儿子还在备战高考。她强忍着丧夫之痛,把丈夫的遗像擦得锃亮,摆在公婆能看见的窗台,然后对两位老人说:“爸,妈,张涛不在了,我就是您们的闺女,这个家散不了。” 这句承诺,成了她日后九年风雨无阻的信念支撑。
昼夜守护:把孝心缝进日常琐碎
董素灵的一天,从凌晨五点半开始。天还没亮,她就轻手轻脚地起床,先去婆婆张世良房间更换尿布、擦洗身体。老人长期卧床,皮肤脆弱,她特意把旧床单剪成柔软的布垫,每天更换数次。为了防止褥疮,无论酷暑寒冬,她都坚持每两小时给婆婆翻身一次。“三伏天里,她每天要给公婆擦身五六遍,老太太身上始终清清爽爽,一点褥疮都没长过。” 邻居王大姐提起这事,眼里满是敬佩。
给婆婆打理妥当后,董素灵又马不停蹄地去照顾公公。张殿来需要按时注射胰岛素、服用多种药物,她把每种药的服用时间和剂量都写在纸上,贴在显眼处,生怕出错。老人听力不好,她就凑到耳边大声说话,有时一句话要重复好几遍。为了让公公能解闷,她还从废品站淘来一台旧收音机,修好后调到戏曲频道,放在老人手边。
白天,董素灵要去超市理货挣钱。中午休息时间,她总是一路小跑回家,给公婆喂饭、喂水、按摩。晚上下班,她还要接手工活回家做,缝补衣服、串珠子,常常忙到深夜。手上的裂口被线绳磨得生疼,她就抹点凡士林继续干。“这些手工活挣不了多少钱,但能给爹娘买些营养品。” 董素灵朴实地说。
婆婆张世良因病痛时常发脾气,有时会把饭碗摔在地上,汤汁溅得董素灵满身都是。她从不生气,只是默默收拾干净,重新盛一碗粥,轻声细语地哄着:“妈,咱慢慢吃,今天熬的是你爱吃的小米粥,放了冰糖。” 时间久了,老人也被她的耐心打动,有时会拉着她的手,泪眼婆娑,久久不放。
生计与孝行:双肩扛起双重重担
家里的开销像座大山压在董素灵肩上。公爹和公婆的医药费、儿子的学费,每一笔都不能少。为了撑起这个家,她在超市理货的同时,还接了各种零活。最困难的时候,她同时打三份工:清晨去早餐店帮忙炸油条,白天在超市理货,晚上回家做手工活到深夜。
有一次,她深夜做完手工活回家,发现公公浑身滚烫,高烧不退。当时外面下着大雨,她打上伞背起公公就往诊所跑。雨水模糊了视线,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里跋涉,把公公紧紧罩在伞下。到了诊所,医生说老人是急性高烧,再晚点就危险了。公公挂上吊瓶后,董素灵才发现自己浑身都湿透了,冻得瑟瑟发抖。没过几天,她就因为淋雨得了肺炎,咳得直不起腰,可她还是硬撑着,“我要是倒下了,爸妈和孩子怎么办?”
儿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知道妈妈不容易,读书格外刻苦,如今已经大学毕业。他放弃深圳30万年薪,考回家乡工作。“妈妈,我回来陪您一起照料爷爷奶奶。”看到妈妈工作每日辛苦工作,他都忍不住哽咽:“妈,你别那么累了,现在我能挣钱了,以后我来养你和爷爷奶奶。” 董素灵总是笑着说:“妈不累,你好好工作,家里有我呢。”
大爱无言:超越血缘的亲情守望
九年时间,三千多个日夜,董素灵用行动诠释着 “孝老爱亲” 的含义。她的事迹在社区里传开后,街坊邻居们都对她赞不绝口。“谁说床前百日无孝子?素灵姐能做到的事情,亲闺女也未必能做到她这份上。她用自己的坚守,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道。”邻居李晓杰赞许道。
面对大家的赞誉,董素灵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她搓着那双布满老茧和裂口的手说:“谁都有老的时候,照顾爸妈是应该的,我就是求个问心无愧。” 她的话语朴实无华,却道出了人间至理。
如今,小院里的石榴树长得枝繁叶茂,挂满了青涩的果实。董素灵在忙碌的间隙,会扶着公公在院里晒晒太阳,给婆婆讲讲外面的新鲜事。张殿来虽然听力不好,但总是笑眯眯地看着儿媳,眼神里满是欣慰。张世良虽然不能说话,但每次看到董素灵,都会露出笑容。这个曾经风雨飘摇的家,在董素灵的守护下,重新有了烟火气和欢声笑语。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的希望;用九年的坚守,书写了一段孝老爱亲的佳话。
蝉鸣声声,小院里的石榴树青果渐红,风过处,香气弥漫,枝叶摩挲,仿佛在替这个家庭回答:孝,不是碑文上的铭文,而是三代人交握的手,是烟火人间的温度,是穿透苦难的光。(于新豪、朱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