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青衿传家风,实践润心田” 良好家风家训实践团实践报告

2025-07-21 10:47:22   来源:看点时报

一、实践背景

家风家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在当代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方式转变,部分家庭的家风传承出现弱化趋势,年轻一代对传统家风的认知逐渐模糊。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号召,“青衿传家风,实践润心田” 良好家风家训实践团组建成立。团队由高校学生志愿者构成,以 “挖掘家风资源、传承优良传统、培育时代新风” 为目标,深入社区与乡村开展实践活动,让良好家风在实践中浸润人心。

二、实践内容

(一)家风资源挖掘与整理

实践团选取城乡结合部社区、传统村落等6个调研点,通过走访老党员、道德模范、非遗传承人等20余位代表人物,收集家风故事86则、家训格言132条。团队重点整理了 “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廉洁修身” 等主题的典型案例,如退休教师李家三代坚持助学的故事、乡村医生王氏家族 “医者仁心” 的家训传承等。同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建立家风家训资源数据库,为后续宣传教育提供素材支撑。

(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家风讲堂进社区:在社区活动中心开设 “家风学堂”,每周举办1次专题讲座。邀请文化学者解析《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经典家训的现代价值,组织优秀家庭代表分享家风建设经验。累计开展讲座12场,参与居民达300余人次,现场发放《家风家训集锦》手册200余份。

校园家风培育行动:与3所中小学合作开展 “家风伴成长” 系列活动,包括家风主题班会、家训书法比赛、“我的家风故事” 征文等。在校园设置 “家风文化墙”,展示优秀作品和家训格言,培育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活动覆盖学生1200余人,评选优秀作品50余篇。

新媒体宣传推广:制作家风主题短视频15条,内容涵盖家风故事讲述、家训解读等,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后累计播放量超5万次。运营 “青衿家风” 微信公众号,推送原创文章30篇,通过图文、音频等形式扩大家风文化传播范围。

(三)实践体验活动

家风实践日:每月组织“践行家风・温暖同行”实践活动,带领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开展敬老服务、环境整治等志愿行动。在重阳节组织 “孝心餐” 活动,让青少年为长辈制作饭菜、表演节目,将“孝老爱亲”的家风落到实处。累计开展实践活动8次,参与人数达200余人。

家庭家风建设工作坊:针对年轻父母群体开设工作坊,通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方式,指导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家风。设计“家庭公约制定”“亲子共读家训”等互动环节,帮助120余个家庭建立起适合自家的家风培育方式。

家风文化展演:结合传统节日举办家风主题文艺汇演,编排情景剧《家风代代传》、快板《家训顺口溜》等节目 10 余个。在春节前夕组织“写家训、送春联” 活动,邀请书法爱好者现场书写家训春联赠予居民,营造节日氛围与家风传承相结合的文化场景。

三、实践成果

(一)家风文化影响力扩大

通过多渠道宣传推广,实践团的活动获得当地媒体报道8次,形成良好社会反响。家风资源数据库已收录各类资料 200余条,成为地方家风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社区居民对家风家训的知晓率从实践前的45%提升至78%,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家风培育。

(二)青少年家风素养提升

参与校园活动的学生在道德行为规范、家庭责任意识等方面表现出明显进步。据学校反馈,学生顶撞家长、同学冲突等现象减少30%,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志愿服务的比例显著提高。50余名学生被评选为“家风小使者”,在家庭和校园中发挥示范作用。

(三)形成实践服务模式

团队探索出“资源挖掘—宣传教育—实践养成—评估反馈” 的家风建设实践模式,编写《家风家训实践活动手册》1套,开发家风教育课程3套。与社区、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培育社区家风辅导员15名,为活动持续开展提供保障。

四、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一)活动参与度不均衡

中老年群体对家风活动参与热情较高,但年轻群体参与率不足40%。多数年轻人因工作繁忙、兴趣不足等原因未能深度参与,导致家风传承在代际衔接上出现断层风险。

(二)实践效果持续性不足

短期活动能引发关注,但长期效果难以维持。部分家庭在活动结束后缺乏持续的家风培育行动,家训格言仅停留在张贴层面,未能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三)资源整合不够充分

实践过程中发现,家风建设涉及教育、文化、妇联等多个部门,但各主体间缺乏有效联动。社会资源分散,未能形成家风建设的合力,影响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

五、改进方向与建议

(一)创新活动形式吸引青年

开发“家风+新媒体”互动产品,如家风主题H5、线上知识竞赛等,契合年轻人的阅读习惯。组织“家风研学”活动,带领青年走访传统家族祠堂、家风纪念馆,增强体验感和参与感。邀请青年网红、行业榜样分享家风故事,提升活动吸引力。

(二)建立长效培育机制

指导社区成立“家风促进会”,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推动学校将家风教育纳入德育课程体系,形成常态化教育机制。设计“家庭家风积分制”,通过记录践行家风的日常行为给予奖励,激励家庭持续参与。

(三)构建多方联动格局

主动对接当地政府部门,推动建立家风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整合教育、文化等部门资源。链接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设立家风建设公益基金,为活动开展提供资金支持。建立“高校—社区—家庭”协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六、实践总结

“青衿传家风,实践润心田”实践团通过系统的实践活动,在家风资源挖掘、文化传播和实践养成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让良好家风在城乡社区落地生根。实践证明,家风建设需要青年力量的积极参与,需要理论宣传与实践体验的深度融合。虽然存在参与度不均衡等问题,但团队探索的实践模式为家风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团队将继续优化活动形式,深化多方合作,让青衿之志化为传承之力,让家风之美浸润更多心田,为培育时代新风贡献青春力量。

署名:庞雅琪 李艺凡 郝甜 张芸萌 王佳怡 周一鸣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