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至12日,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茶韵灯影映红梅”实践团队赴浙江省仙居县,以“非遗传承与乡村产业升级”为主题,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探寻。在团队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和当地特色文化及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团队通过现场采访、亲身学习、直播带货、节目表演等多种形式多维度感受仙居文化底蕴,同时带动当地产业结合,推动传统文化革新,做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创新者。
非遗花灯照风采,杨梅底蕴沁人心
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了皤滩古镇“无骨花灯”非遗传承人方荷玉老师家中,在亲自拜访过程中,团队了解到唐太宗时期,“无骨花灯”技艺就广为流传、深入人心,其无骨架轻巧的特性更是于明清时期深得人心,被称为“神灯”。听方老师讲述,“无骨花灯”制作过程精巧细腻,不仅需要独特轻灵的手法,更得耐得住性子,从花灯的绘图、针刺、折叠、粘贴等工序反复推敲,从二维视角,精心构造出三维图案,最终才能制作出“骨虽无,魂亦在”的皤滩非遗——无骨刺花灯。以针为笔,在层层折叠、黏贴的彩纸上刺出唯美丰富的图案,小小的花灯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当团队成员亲身学习花灯的细腻手法时,那形形色色的图案仿若历史的印记,为时代讲述着文化的传承。
▲方荷玉老师现场制作“无骨刺花灯”
不仅亲身学习采访,团队成员还在现场拍摄短剧《杨梅文化节》,将杨梅与花灯的不同色彩进行融合,以这种特别的方式体悟东魁杨梅与“无骨花灯”对仙居当地百姓的非凡意义。在一颗颗杨梅果实、一盏盏“无骨花灯”的讲述介绍中,团队成员置身于制作传统非遗的幽雅场景,融合果农经济的色彩,将当地特色商城“神仙大农”产品的特点带入花灯的故事,用生动的演绎,讲述仙居杨梅“绿荫翳翳连山市,丹实累累照路隅”的生态特色,实质性的将杨梅元素与花灯紧密相连,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讲述着仙居特有的乡土人情。
▲团队成员在方老师家中和方老师合影
茶韵红梅氲仙境,直播演绎展新意
接着,实践团队实地走访了仙居茶叶实业有限公司和“神仙大农”商城多地,青春的热血于白茶加工基地中澎湃激荡,浓烈芳雅的茶香与青年求知若渴的思绪相互映衬,在炽热骄阳下熠熠生辉。紧跟讲解老师的脚步,团队成员在生产线旁细细聆听,观摩茶叶萎凋时的形态各异,轻嗅杀青时茶多酚的香气氤氲;亲身实践揉捻时的精准手法,亲自观察茶叶发酵机器的运转流程。为响应国家“直播推动当地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号召,满足“直播带货带动当地经济增长”的指令,团队成员大展身手,在抖音直播镜头前,以古风弹唱为起,伴有音律茶韵、中华颂歌;以软笔书法的形式为终,附有青花瓷的唯美阵阵、吟唱幽幽,不仅向抖音网民展现出了仙居的独特魅力,还向广大观众亮相出一听听绝美的仙境好茶。
▲团队成员于仙居茶叶实业有限公司书写“仙境好茶”
在与仙居茶叶实业有限公司员工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括苍山脉作为仙居种茶采茶的主要区域,其贯穿整个仙居县,其年平均气温约18℃,常年云雾弥漫,空气湿度大,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天然的地理优势;此外,仙居茶叶色泽翠绿,香气持久,还具有各类保健功效,是全国各地广为人知的优良茶叶。仙居茶叶的名气,靠的是一片一饼,一砖一听的美丽包装,更是那一代代茶农茶工兢兢业业,在深爱土地上挥洒的汗雨阵阵。
随着实践队伍在仙居茶叶实业有限公司的走访调查进入尾声,团队成员迈着坚定的步伐前往“神仙大农”商城与当地工作人员一起进行直播带货。“神仙大农”,这个物美价廉,颇具特色的小店,利用主流媒体、互联网等载体,用一张张生动的照片,一个个精彩的视频,将仙居特色宣传到全国各地——是口感醇厚、略带回甘的杨梅酒,是鲜嫩多汁、品质优异的仙居鸡,亦或是酥香充盈、皮薄陷厚的杨梅酥……在直播镜头前,团队成员声情并茂,将仙居特色产品介绍的淋漓尽致。同时,工作人员向大家讲述:“神仙大农”自2022年建立以来,历经原材料不足、渠道狭窄,质量监管不明确等重重困难,已然蜕变成一款由“仙居县委县政府重点打造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 在与两家公司员工的交谈中,团队成员从中得到了许多思考,青年学生应当撑起新时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旗,以青春之力,赋能传承;于实践前沿,躬身践行;借时代机遇为羽翼,走出去“讲好故事”,引进来“活力新机”,方能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抱上”村民暖意明,三世同堂情意深
在前往团队成员家乡故地抱上村实地调研前,团队充分考虑到既要秉持着服务村里居民,关爱弱势群体的初心,也要感受乡情韵味,带动当地人民发扬当地特色的决心,提高居民的参与感与获得感。基于此目标,实践团队亲临村中,购置不同物资前往慰问村中老人,针对不同老人的生活情况结合主题,开展对话交流,聊聊记忆中抱上村在杨梅产业迅速发展影响下的日新月异;聊聊杰出青年回乡改造,见证“抱上”新未来;聊聊新时代党的方针政策带领国家致富,带领乡村脱贫,加强长期保障和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提升老一辈的文化与创新的结合意识,从个人家庭经历、乡间农产品的深刻意义等不同视角结合青年认知,通过耐心讲解的方式讲述“传统文化遇上创新发展”的时代传承,让老人感受到青春的凝聚力。
▲团队成员于抱上村与村民友好交谈
慰问结束,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依山傍水,鸟鸣声声,回忆起过往,于是一同前去拜访祖母,听她老人家讲述子女的成长经历,谈起家乡廿年时光的迅速变迁。谈起仙居,祖母总能感叹万千,向大家诉说曾经的不易与现今的幸福,基于代代青年的不懈奋斗,更基于当地特色的不断革新。杨梅是仙居人的根,是三世同堂对故土的紧紧怀恋,是亲情、乡情融于仙居的绝美体现。“海是那浪的赤子,浪是那海的依托”,当代青年更应胸怀自信,将故土的美与情,写在于新时代激流勇进的小船的帆布之上。
生逢这欣欣向荣之世,怀揣传承使命在身,在这个热情洋溢的夏天,我们因守护文化根脉的共同信念集结,为非遗新生的愿景奔走,于青山绿水间,见证千年仙居在创新活力中焕发光彩,奏响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的交响乐章。此行我们亲学非遗技艺,为花灯传承注入青春巧思;直播助农带货,为仙居特产拓宽发展路径;走访慰问乡亲,为乡土温情增添时代注脚。我们为非遗的薪火相传欣喜,为乡村的蓬勃生机动容,深耕实践,步履不停。此刻,更值得自豪的是,守护文化根脉之路,我们始终向前。
马梓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