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触摸历史根脉 传承文化薪火 兰州工商学院“智汇工商 筑梦金昌”实践团探寻金昌双湾镇文化密码

2025-07-19 17:43:09   来源:财讯网

当飞檐翘角的文昌阁遇见斑驳厚重的沙井陶器,当“忠义仁勇”的精神图腾对话三千年的青铜文明,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之旅在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徐徐展开。2025年7月15日至16日,兰州工商学院“智汇工商 筑梦金昌”三下乡社会实践团32名青年师生走进双湾镇民俗文化馆、三角城遗址展览馆及沙井文化博物馆,在文武建筑与历史遗存中解码乡土文化基因,以青春视角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积蓄精神力量。

文武双阁辉映:解码乡土文化根脉

“30米高的文昌阁不仅是建筑,更是当地人‘耕读传家’的精神符号。”在双湾镇民俗文化馆,管理员的讲解揭开了文昌阁的文化密码。阁楼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孔子雕像与彩绘故事墙诉说着崇文重教的千年传统;二楼悬挂的百枚书签,承载着乡邻对子弟“勤学向善”的殷切期许。实践团成员李雨桐感慨:“每一幅壁画、每一件器物,都是活着的教材,让我们读懂了‘文脉永续’的重量。”

穿过小径,与文昌阁遥相呼应的关帝庙则展现出“忠义仁勇”的精神内核。老式纺织机的木梭纹路、木质独轮车的光滑车辕、“马棚子”“驴棚子”的岁月包浆,无不镌刻着农耕文明的生活智慧;关羽塑像与双龙戏珠、麒麟等传统纹饰,将“诚信守义”的价值观融入乡土日常。“一文一武看似迥异,实则殊途同归。”实践团指导老师华倩指出,“它们共同构建了双湾人‘崇文尚武、向上向善’的精神谱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支撑。”

时空对话千载:追溯沙井文明基因

如果说民俗文化馆是乡土文化的“活态博物馆”,那么三角城遗址展览馆与沙井文化博物馆则是解码金昌文明源头的“时空隧道”。在三角城遗址展览馆,航拍图中的城垣轮廓与陶器残片,串联起沙井文化“农牧共生、青铜冶炼”的三千年脉络。队员们凝视先民聚落复原示意图,仿佛看见戈壁草原上筑城而居、耕耘狩猎的生活图景,逐步厘清“半农半牧、兼营冶炼”的经济形态特质。

沙井文化博物馆内,带柄铜镜的抛光工艺、纹饰繁复的青铜刀,进一步印证了先民的智慧与开放胸襟。“铜镜镜面的反光度堪比现代工艺,铜刀纹饰中竟有西亚文明元素!”队员郭丽霞的发现引发热烈讨论。讲解员介绍,沙井文化作为西北地区独特的青铜时代文化,其与周边文明的交融互鉴,正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注脚。实践团成员在文物与多媒体演示中,构建起“考古实证—历史脉络—当代价值”的认知体系。

青春创意赋能:焕发文化新生活力

“这些文化符号不是冰冷的遗存,而是能凝聚人心、指引方向的‘精神火种’。”实践团指导教师赵玉平总结讲到。此次文化寻根之旅,不仅让学子们深化了对“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力量”的理解,更激发了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振兴动能的思考。目前,实践团已着手整理相关资料,计划结合专业所长,提出“文旅融合创意方案”“非遗年轻化传播”等实践建议。

兰州工商学院“智汇工商 筑梦金昌”实践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新时代青年“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团队将继续深入基层,通过墙绘创作、文化宣讲、研学等方式,让沙井文化、乡土文明在青年创意中焕发新生,以实际行动践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青春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