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储能产业从技术突破迈向生态构建的关键期,产学研协同已成为企业突破创新边界、引领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作为全球领先的储能方案提供商,海辰储能始终将产学研深度融合视为技术迭代的 "加速器",通过构建多元合作生态,持续推动储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5 年 6 月 11 日,海辰储能国内营销中心大客户部于北京牵头召开 "上海电力大学新型储能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新型钠锂电池储能系统工程应用研讨会"。这场汇聚学界、业界与机构力量的专业对话,不仅明确了研究中心 "聚焦应用、突破瓶颈" 的精准定位,更促成海辰储能与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上海电力大学达成战略合作 —— 三方将联合组建新型储能工程研究中心,聚焦行业标准制定、关键技术攻关与产学研用转化三大核心领域。
这一举措并非偶然,而是海辰储能长期深耕产学研合作的缩影。回溯 2023 年,海辰储能重庆基地联合重庆能源职业学校、铜梁职业教育中心发起成立新型储能产教融合共同体,大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精准对接,实现了多方共赢发展。2024 年,公司再与厦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及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共建厦门市先进电化学储能联合实验室,专攻钠锂储能技术前沿课题,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景的技术突破。
多层级合作网络催生出丰硕成果。截至 2024 年底,海辰储能已累计提交 3997 项专利申请,其中 1993 项获得授权;超 1100 人的专职研发团队中,近三成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形成覆盖材料设计、电池研发、系统集成到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创新能力。这套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石的创新体系,不仅让海辰储能在电池设计、BMS 智能算法等核心领域持续突破,更构建起 "基础研究 – 技术攻关 - 产业应用" 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当前,储能产业正迎来商业化爆发的关键阶段。海辰储能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支点,既夯实了技术转化的 "最后一公里",更搭建起链接产业创新资源的桥梁。这种 "开放式创新" 模式不仅加速了企业自身的技术迭代,更推动中国储能产业从技术跟跑到标准引领的跨越,为全球储能产业升级提供了 "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