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智昌药业三七净制技术,改写中药材加工方式
当记者走进智昌药业的加工车间,一排银灰色机械正高速运转。没有水花四溅,没有化学剂气味,只有三七表皮与设备摩擦的沙沙声。“这就是我们的‘干洗’核心装备,”技术总监马卫军拿起一枚灰褐色三七主根,“它实现了药典标准三十分之一的洁净度突破。”
传统加工之痛:水洗流失10%药效、污染环境、打蜡掩藏缺陷......
记者调阅实验室数据时触目惊心:
未清洗三七总灰分普遍超6%(2020版药典限值),表面及缝隙中会有明显的泥土;
水洗工艺导致醇提物、人参皂苷Re、三七素和可溶性糖等内在成分的大幅损失,损失率分别高达8.3%-15.9%、63.9%-70.8%、12.5%-36.1%和27.3%-37.4%,且干制后清洗时间越长,药材内在成分损失越大;;缝隙中依然残留有部分泥土;
打蜡三七用滑石粉掩盖泥土,反增外源污染如工业蜡和碳粉等(见对比图)。
水洗三七(左)与打蜡三七(右)的污染残留对比
干洗技术破局:物理剥离创造“双90%”奇迹
面对行业困局,智昌药业的专利干洗设备给出答案:
创新原理:
1. 高频振动+柔性刷头 → 精准剥离缝隙泥土及50微米浅表皮(重金属富集层)
2. 负压吸附系统 → 即时抽离污染物,避免二次吸附
3. 全程无水操作 → 阻断药效成分溶解流失
检测数据震撼业界:
干洗三七图片:
更关键的是,通过 ICP-MS 对三七中铅(Pb)、镉(Cd)、铜(Cu)、 汞(Hg)、砷(As)的含量进行测定,干洗组对Pb、Cd的去除率分别达57.02%与63.16%,显著高于水洗组(43.80%、52.63%),As、Hg去除率亦提升3-5%
药典升级下的产业变革
随着2025版中国药典大幅提升三七的含量及浸出物指标,文山州政府已将物理化清洗技术写入产业扶持政策及【文山三七发展条例】:
“推广物理干洗净制工艺,确保三七品质提升”——《文山三七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5修订版)》
在智昌药业的成品库,记者见到首批符合2025版新药典的“洁净”三七:表面灰褐色、外表洁净、目测无可见泥土和外部污染物。冲泡测试中,粉剂溶解后杯底零沉淀。
“过去喝三七粉总碜牙,现在像抹茶一样顺滑。”采购商朱经理举起玻璃杯演示。
绿色效益:每吨节水15吨,效能翻5倍
加工效能:6吨/日 ← 是手工清洗的5.3倍 , 三七水洗加工过程中,冲洗的时间长,并且水洗后还需要干燥,资源消耗大且费时费力。
“无水干洗”工艺不仅保证药效,更解决了药材加工的污水难题。以文山年产4万吨三七计算,干洗技术每年可节水60万吨,节约了水资源又减少了大量的污水排放,兼具环境与经济效益。
记者手记:从“带泥卖”到“超药典”的启示
在智昌药业的专利墙前,20余项证书印证着创新力量。当被问及“0.1%灰分是否过度”时,董事长马卫军的回答发人深省:“药典标准要求只是及格线,不是天花板。三七要走向国际,就得用欧盟药典的显微镜看自己——我们酸不溶性灰分比欧洲药典(ph.eur)标准还低许多!
随着一批又一批的干洗洁净三七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这场始于云南文山的“中药材净制革命”,正悄然改写全球消费者对植物药标准的要求。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