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导】浙江大学生小徐和小周,7月2日在家附近的超市买了一瓶饮料,该饮料于2024年12月13日生产,保质期9个月。饮料于7月3日开封对瓶口饮用后放于冰箱冷藏,断断续续喝到7月6日下午,随后发现饮料中有疑似发霉状绿色漂浮物。此次事件,因涉及的产品为零添加 植物 饮料 (指0添加香精、色素、防腐剂), 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在追求健康生活的人群中,植物饮料凭借其丰富的天然植物营养成分,成为众多消费者夏日的去暑神器。无论是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沙棘饮品,还是含有草本精华的养生植物饮料,都被认为能为身体带来诸多益处。然而,很多人或许没有留意到,植物饮料其实存在一个“黄金饮用时间”,一旦超过这个时间,它对身体的影响可能就不那么友好了。
选择零添加植物饮料,当心这些时间点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微生物滋生是一个关键问题。上海市消保委曾针对现制茶饮(包括部分植物饮料)做过一项检测:工作人员将喝掉一半的不同品牌茶饮,送去专业机构检测菌落总数。结果显示,其中一款燕麦奶杨枝甘露(植物饮料的一种)在2小时后,菌落总数为 3300CFU/mL;4小时后,菌落总数直接飙升到65000CFU/mL;到了6小时,竟然达到了12万CFU/mL。通俗点说,每毫升液体中有12万个能繁殖的活细菌团,而正常的饮用水通常要求≤100CFU/mL,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要知道在临床中,如果尿液中细菌≥10万CFU/mL,就提示尿路感染需治疗了。
此外,另一项由江苏省质检院专家进行的实验,选取了现做奶茶、果汁以及瓶装饮料(包含植物蛋白饮料)若干,分成喝过与没喝过两类,分别在 4℃的冰箱和 25℃的环境下储存,并在不同时间节点监测菌落总数。结果表明,在25℃环境中放置6小时后,喝过的果汁、现做奶茶(尤其是含植物成分的)细菌大量繁殖。特别是常温放置12小时后,原液的菌落数量多到难以计数。
而在两种不同温度环境中,放置12小时后喝过的瓶装饮料总体比没喝过的菌落总数要高,放置冰箱中的样品菌落总数比室温下的数量要少。这充分说明,植物饮料在开封后,随着时间推移,微生物会迅速滋生。而大量摄入这些滋生微生物的饮料,极有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感染等症状。
因此,对于没有添加防腐剂的植物饮料,最佳的饮用时间是12小时内,对于工艺先进的瓶装植物饮料也建议开盖后24小时内饮用完毕。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冰箱冷藏只是减缓了微生物等生长速度,所以植物饮料即使放置冰箱冷藏也应该在24小时内饮用完毕。
植物饮料打开后,营养成分也会迅速变质
植物饮料中的营养成分,也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以含有维生素C的植物饮料为例,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有研究表明,在常温下,植物饮料开封后放置4小时,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可能会降低20%-30%。而一些植物饮料中添加的益生菌,在超过适宜的储存时间和条件后,活性会大大降低,不仅无法发挥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甚至可能因益生菌失活、变质,给身体带来负面效应。再比如,某些植物饮料中含有的天然色素和风味物质,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分解、挥发,不仅影响饮料的色泽和口感,还可能产生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副产物。
不仅如此,过了最佳饮用时间,植物饮料的口感与风味也会大打折扣。原本清新爽口、香气宜人的植物饮料,可能会变得酸涩、寡淡,甚至出现异味,甚至长出可见霉斑也只是时间问题。这不仅会影响饮用体验,还可能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摄入了变质的成分。
科学饮用植物饮料,才能为健康加分
据详细了解,此次事件中的东方补者乌梅熬山楂植物饮料,是品牌企业与广东省中药研究所联合研发的饮料,其遵行品牌0添加承诺,是传统食养智慧×现代便捷体验代表性饮品,其还采用了独特的草本活性成分稳定化技术,曾经多次登上植物饮料爆款榜,颇受消费者认可。
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看待植物饮料呢?首先,在选择植物饮料时,应挑选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并仔细查看产品标签,了解其中的成分和含量。其次,对于有过敏史、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人群,饮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另外,在购买植物饮料时,要留意产品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最后,如果饮用后身体出现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饮用,并及时就医。
植物饮料虽好,但饮用时间至关重要。关注饮用时间,科学饮用,才能让植物饮料真正为我们的健康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