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一头连着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冷暖。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与新质生产力建设交织的时代背景下,保险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是风险补偿工具,更是作为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的重要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守护作用。
近年来,中国人寿财险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主责主业,全面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在产品、服务、社会帮扶、科技赋能等诸多方面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为民筑盾、为农赋能、为企护航,有效赋能社会治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金融央企的责任担当,传递了保险的温暖。
01
为民筑盾: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
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于保险保障的需求日渐多样,精准赋能特定客户群体,满足日益多元化的保障需求,提升服务民生保障水平,成为保险企业努力的方向之一。
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寿财险为121万农民工提供605亿元工资保障,为建筑企业缓释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60.5亿元。为新市民新业态群体提供风险保障超1300亿元。截至2025年6月,累计参与“惠民保”项目数量超过350个(包含续保项目),提供超过69万亿元风险保障。创新推出“惠军保”“惠工保”等普惠型保险项目,参与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惠军保”已累计为1784万人次退役军人及其亲属提供风险保障57万亿元,配套医疗卡减轻家庭负担;“惠工保”项目为一线职工提供特药保险保障,以减轻就医用药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已为全国近百万职工及其亲属提供了风险保障超3万亿元。
道路交通人伤事故,不仅涉及法律及保险的理赔问题,更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风险点。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受害方与责任方往往陷于经济重压、情感创伤与责任认定的巨大漩涡,极易爆发尖锐对立,处置不当可能激化为影响社会安定的群体性事件。在交通人伤事故处理过程中,保险公司不仅是经济补偿的支付方,更是矛盾化解和社会稳定的积极建构者。
聚焦伤者急救无着落、赔偿谈判拉锯战、矛盾升级风险高三大难题,中国人寿财险探索实践“暖心慰问+阳光调解+快赔预付”三位一体的保险服务机制创新整合路径。“暖心慰问”是情感破冰与信任重建的关键起点,为理性协商创造条件;“阳光调解”则通过透明化规则、提供法律、医疗方面的专业支持和便捷服务,解决谈判拉锯问题;“快赔预付”利用保险资金优势及时缓解伤者救治燃眉之急和责任方赔偿重压,又能反过来巩固信任、化解对立,形成一个正向循环、闭环运行的干预体系。
在山西、山东、陕西、浙江等省市,中国人寿财险积极参与道交救助基金服务工作。目前已累计垫付资金14.6亿元,追偿7.45亿元,追偿28243起,救助36463人。其中,山西创新推出的“预担保、先抢救、后付费”无差别急救模式,经多年优化发展,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道交管理范式。
据悉,承接道交救助基金管理人以来,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充分发挥金融保险优势,运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做好民生保障服务。建队伍,依托中国人寿财险强大服务网络,在全省配备144名救助服务专员,构建起省、市、县三级专业队伍,主动对接公安交警、医院,打造覆盖全省的服务矩阵,形成“30分钟”生命急救圈。立制度,作为央企驻晋单位,运用企业管理经验,通过标准化制度设计、精细化流程管控,构建起规范高效的救助服务体系,每年向社会公开救助数据,每一笔支出明明白白,接受社会监督。强科技,运用中国人寿财险强大的科技支撑能力,自主研发了道交救助基金管理系统,救助服务掌上端,让数据线上跑,群众少跑腿。2024年联合广发银行开发了救助基金还款“慧缴费”功能,方便客户线上还款。截至目前,救助服务团队已收到近600件锦旗与感谢信,真正做到让“政府放心、群众满意”,让救助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此外,在公安部交管局指导下,中国人寿财险开展多形式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宣传活动,截至目前参与人数已达5万余人。相关活动自开展以来,全国36家分公司与各地交警建立联动,约310家中支公司在五一、十一、春节等节假日期间开展“暖心护航”1200余场,在重点公路口、服务区设置服务点,为客户提供交通事故快处快赔、路线指引、保险及交通安全宣传等服务。
02
为农赋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国务院及中央文件多次强调,乡村振兴战略包含治理有效的要求,而乡村治理被定义为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中国人寿财险聚焦保险主责主业,全面发挥保险业在服务“三农”、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独特优势,充分结合“千万工程”经验,持续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效,助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在民生保障方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是乡村振兴的底线。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寿财险为790.91万户次农户提供农业风险保障3305.67亿元;为近140万户次重点人群提供返贫致贫风险保障511.31亿元。在广西天等县创新“防贫四保”服务模式,获得2024年农业农村部“全球最佳减贫案例”荣誉,为全国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示范。
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聚焦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国人寿财险以全面保障粮食安全为工作重心,做好三大主粮保险、制种保险、地方特色农险等保险保障工作。2025年上半年,承保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面积超6500万亩,提供灾毁、病害、价格、产量、收入等各类风险保障超585亿元,在20个省份开展制繁种保险服务。此外,结合各地实际需求,加快丰富产品供给,在售地方政策性产品数量1711个。
在丰富食物供给体系方面,围绕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中国人寿财险进一步强化风险保障服务工作。2025年上半年,承保大豆及油料作物994万亩,提供风险保障超64亿元,有效保障大豆扩种成果;承保生猪、奶牛、肉牛达3439万头,为超21万户次养殖户提供风险保障375亿元;承保淡水与海水水产品种374万亩,风险保障水平达到100亿元,有效助推渔业强芯工程。
在服务经济绿色转型方面,中国人寿财险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丰富碳汇保险品类,拓展多元化碳汇保险领域。加大对森林、草原、林下经济作物、绿肥牧草等绿色农业产业的风险保障,持续丰富天气指数保险产品数量及类别。因地制宜研发森林、草原、海藻、贝类等不同领域碳汇保险产品,提升农业产业附加价值。2025年上半年,先后在福建、安徽等9个省份开办碳汇系列保险业务,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1亿元。
以山西中村林场为例,该林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中村镇,经营面积27.09万亩,场内以油松、华山松等乔木及连翘、刺梅等灌木为主。基于中村林场显著的生态价值,中国人寿财险山西临汾市中心支公司为其量身定制了专业综合服务保障。2024—2025年,将中村林场的森林险风险保障从2.85亿元提升至3.43亿元,高效理赔雪灾损失65.6万元,积极提供风险管理方案,针对其处在暖温带季风干旱性针阔混交林区,松木火灾风险概率高的特点,建议其推动扩大阔叶树种培育力度,科学优化种植结构,降低风险扩散概率,同时为林区25名护林员提供保额超4000万元的专属保障。
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以科技力量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人寿财险为农赋能的强大引擎。2019年,中国人寿财险在广西崇左率先创新试点牛脸识别技术,基于AI视觉深度学习生成肉牛唯一生物特征数字身份,通过国寿i农险app对牛脸扫描完成快速投保,无害化后可以立即赔付,达到承保风险精准评估,理赔流程高效快捷,真正实现“三秒扫描,一秒赔付”,这对保险企业风险运营意义重大,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广西、贵州、新疆、内蒙古等全国29个省份落地应用,为超365万头牛建立了专属档案,为畜牧产品质量溯源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有力推动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公司打造星联网、气联网、视联网三网联动的数字农险新模式,卫星遥感监测作物长势、无人机精确采样,“国寿i农宝、i农飞、i农图”直达农户,提升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03
为企护航:锻造经济韧性支撑力
企业稳则经济稳,企业活则经济活。尤其那些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更是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创新活力的具体承载。
近年来,中国人寿财险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为万千企业发展保驾护航。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寿财险服务中小微企业84.98万家,提供风险保障59.1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累计支持1427家小微企业获得融资金额46.41亿元,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690家。
长期以来,民营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症结。为有力帮助这一群体,中国人寿财险持续加大“政银保”“提放保”等模式推广。其中,“政银保”是中国人寿财险为破题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探索出的一条有效路径,通过对接地方政府和银行方式帮助企业化解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
福建省分公司积极与银行合作,2024年通过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房屋抵押履约保证保险等险种为2357家小微企业主提供融资、增信支持超36亿元,帮助小微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江苏省分公司推出“信保贷”“泰信保”“提放保”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累计为700余家中小微企业融资超20亿元。
2024年,青岛市分公司推出“专利贷”业务,通过知识产权进行赋能,为52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2.28亿元。
宁波市分公司于今年推出了创新产品“惠军创业保-退役军人创办个体工商户专属普惠保险”,促进退役军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风险减量管理作为保险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正从“损失补偿者”向“风险管理者”转变。以安责险为例,截至目前,中国人寿财险已累计为各类企业排查安全生产隐患超150万件,形成了多元联动、共建共享的新型服务格局。近年来,极端天气、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日益频发,中国人寿财险积极践行“防赔结合”的主动作为,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防灾减灾系列宣传、组建专家团队对重点企业开展汛前安全巡查,对风险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治理,推动防灾工作深入企业,做到防患于未然。2025年上半年,已累计发送灾害预警信息超1000万条,覆盖100%灾害类型,完成超160次大灾应急演练。
在中小微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以其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创新特征格外引人瞩目,也成为中国人寿财险关注与护航的重点。
2024年7月,中国人寿财险浙江省分公司创新推出“网络安全保险+”项目,切实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同年12月,深度参与“中国数谷”数据要素“改革沙盒”机制创新,精心研发了“供数保”“用数保”“数服保”系列保险产品,并率先上线了面向公开数据加工的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保险、数据被侵权损失补偿保险及“中国数谷”网络安全综合保险等专属产品,为科技企业筑起防火墙。
上海分公司在2024年签约了首批PCT国际专利申请费用补偿保险,护航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专利“走出去”;四川省分公司积极参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揽子业务规划以及新险种组合开发,推动当地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软件等重点产业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同时,为成都超算中心、九州电器等5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30亿风险保障。
后记
在践行初心使命过程中找到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从黄土高原的交通事故伤员获救,到东海之滨的科创企业抵御网络攻击;从崇左牧场的“牛脸识别”精准理赔,到天等县脱贫户的“防贫四保”,当保险单化作“治理单”,金融水滋养“治理田”,企业责任便与社会进步同频生长。
中国人寿财险用实践印证:保险的社会治理价值,在于将金融契约转化为民生温度。这不仅是央企的使命答卷,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金融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范本。
在服务国家战略、民生保障、践行初心使命的过程中,中国人寿财险找到了创新发展的新路径,也为行业转型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有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