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文翁故里践初心,农文旅间探振兴——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舒城暑期实践纪实

2025-07-17 09:16:35   来源:中国焦点日报网

2025年7月5日至10日,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古韵绕新村 智网绘新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开展乡村文旅产业振兴实践调研。成员们走进文翁纪念馆,参观文翁文化广场、博文亭、文思湖,切实感受文冲村浓厚的文化底蕴;深入太空莲种植基地、石斛产业园、菊花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园区,亲身体验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农耕智慧碰撞出的蓬勃生机。成员们以实践为径,用脚步丈量乡村大地,用眼睛捕捉产业发展的细节,用双手触摸基层治理的温度,以青春之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访文翁故地,探文旅融合路径

首站,实践团队走进了文翁纪念馆,依次参观了“文翁生平展区”“汉学文化体验区”“国学传承实践区”等主题展厅。“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还在于精神的滋养与品格的塑造。”成员们边听讲解边认真记录,学习文翁“以教化为先”的治理理念。离开纪念馆,实践团队沿文旅动线展开调研,逐一探访了文翁文化广场、博文亭、文思湖。在文翁文化广场,成员们实地考察学习了公共文化空间如何引导游客自发参与文化体验;在博文亭,成员们参与了“开笔礼”“经典诵读”等特色活动;在文思湖,成员们认真查看湖边栈道的游客休息区、解说牌设置情况,了解周边研学配套设施。

团队成员在文翁纪念馆认真了解文翁事迹

览田间物产,察产业运营实况

第二站,实践团队来到了舒城县春秋乡文冲村党群服务中心。成员们在文冲村党支部书记雷雪峰的带领下,实地参观调研村庄特色产业基地。在太空莲种植基地,队员们沿着步道观察荷花生长情况,深切地感受到莲花产业为村民带来的实际效益的同时,也为美化了乡村环境。在石斛产业园,大棚里整齐排列着种植架,成员们走进大棚,观察石斛生长状态,认真记录产业园负责人分享的石斛种植经验,了解到当前由石斛这一原材料延伸出的石斛粉、石斛花茶等一系列产业链。最后,团队来到枫香树菊花专业合作社,近年来,文冲村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在主营菊花种植的同时,还拓展种植了中药材、西瓜等作物,形成多元种植体系和多样化经营方式。合作社负责人指出,在发展过程中,他们始终聚焦产品创新与品牌打造,在稳步推进发展的同时不断探索实践,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团队成员在菊花专业合作社参观学习

聚党群中心,促产业发展共识

第三站,团队在文冲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以“做强乡村产业,共筑振兴基石——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为主题的宣讲。团队理论宣讲员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演进为脉络,系统梳理政策节点,并结合具体案例,讲解如何挖掘文冲村“土特产”优势。宣讲活动结束后,成员们向村民发放“文翁研学旅游小镇的品牌化构建”调查问卷,作为宣讲的延伸与深化,此次问卷旨在广泛收集村民对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真实想法、具体建议及顾虑。成员们与村民面对面交流,逐项解读问卷内容,收集到第一手资料,让宏观政策能更精准地对接村民的实际诉求,为后续提出切实可行的乡村发展建议奠定基础。

团队成员在文冲村党群服务中心宣讲后留念

此次舒城之行,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考察、宣讲互动、产业调研等方式,全面接触了文翁文化资源的活化实践、文冲村农文旅融合的探索现状。从古籍记载的教化传统到田间地头的产业实践,从政策理论的宣讲到村民需求的收集,实践团队用脚步丈量乡村大地,用纸笔记录发展实况。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学子,此次实践不仅是对乡村振兴一线的直观认知,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生动课堂——我们既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乡村的生命力,也体会到了青年需参与乡村建设的责任担当。

撰稿人:曹继允、尹慧敏、马雅芸

摄影:杜晨、马矿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