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队通过宣讲交通和食品安全知识、捐赠爱心物资、红色研学等多种形式,将专业所学深度融入乡村发展实践,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征程中充分彰显青年担当。
安全健康护航、青春成长添力
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基层工作的重要关切。实践队走进同田中学,开展交通安全和食品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团队创新采用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情景模拟、实物演示等方式,生动讲解交通安全规则、极端天气防范等实用知识;"在健康知识宣讲中,我们特别设计了'趣味营养课堂',通过'食物分类大挑战'、'营养标签猜猜看'等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同时学会辨别安全食品的小窍门,同学们的反馈也积极。"团队成员李晓青分享到。
(图为实践队队员开展宣讲 宋思翰供图)
“以前总觉得安全和饮食知识枯燥,今天听了讲解才明白有多重要!”一位初二学生在课后分享时感慨道,质朴的话语道出了活动的显著实效。
在前期调研中,实践队又敏锐地发现留守儿童运动装备匮乏这一问题,心系孩子们的他们迅速联合南昌大学“寻足适履 梦想奔跑”公益项目,为50名家庭困难学生送去了回力运动鞋。这些鞋子不仅是简单的物资捐赠,更是传递社会关爱的温暖桥梁。"看到孩子们穿上新鞋时灿烂的笑容,我真切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同田中学李校长动情地说,"这份爱心不仅温暖了孩子们的脚,更温暖了他们的心。"
(图为实践队为学生捐赠运动鞋 宋思翰供图)
深入基层调研、志愿服务惠民
为精准把握群众需求,实践队走进社区街道,开展防诈骗、防溺水知识普及活动。队员们通过发放宣传手册、面对面讲解等方式,助力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实践队扎根基层调研,架起了象牙塔与乡土社会的沟通桥梁。在与乡亲们的促膝长谈中,我们真切读懂了基层最鲜活的需求与期盼。”实践队员练正文说。
团队还分组开展社会调研,以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居民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调研中队员们耐心倾听群众心声,细致记录问题诉求,为后续形成实践报告积累了一手资料。在同田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便民服务中心,队员们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当地在基层治理创新、文化惠民服务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大学生带来的新知识、新思路,为基层工作注入了青春活力。”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评价道。
聚焦产业振兴、探寻发展路径
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对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具有关键作用。实践队带着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关注与思考,走进同田乡小龙虾养殖基地,实地考察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基地负责人介绍:“我们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既提高了养殖产量,又带动村民稳定增收。”实践队员冷慧斌结合管理科学专业所学,围绕供应链优化、品牌推广等提出专业建议,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新思路。
调研中,团队重点关注科技赋能农业的实践成效,发现基地已引入智能化养殖系统。“稻虾一体的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模式,结合数字化技术,不仅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更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实践队员谢顺怡说。
(图为实践队员在小龙虾养殖基地合影 宋思翰供图)
红色研学铸魂、初心使命扎根
江西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实践队前往夏征农纪念馆、抗战战壕遗址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在纪念馆内,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凝视历史照片与革命文物,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与崇高精神;站在抗战战壕遗址前,斑驳的墙体、留存的弹痕让历史场景愈发清晰。“站在这里仿佛能听见当年的枪炮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今日和平,我们更要珍惜当下、奋勇前行。”实践队员宋思翰深有感触地说。
团队还专程拜访当地一位深耕教育领域数十年的老党员,老人结合亲身经历讲述党的发展历程与乡村振兴带来的变迁。他放弃更好发展机遇,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的事迹,另在场的所有实践队员为之动容。
(图为实践队员在抗战战壕遗址合影 宋思翰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既是南昌大学学子用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也是一堂沉浸式的红色教育课。带队教师王菥表示:“在乡村振兴一线施展才华,在红色教育中淬炼初心,青年学子更应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进一步推动实践成果转化,让青春力量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书写新时代青年学子的壮丽篇章。(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何玉吉、练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