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时光之舟载梦行 师生共绘强国梦

2025-07-16 12:16:44   来源:今报在线

——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开展“师生同台”“大思政课”教学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大思政课”改革创新,实现软件工程技术专业“学好软件 报效祖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思政课立德树人育人实践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谢梦玲、实践实训课教师胡霖和软件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南昌校区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井冈山校区软件历史馆开展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为主题的一堂“穿越时空”的“师生同台”的“大思政课”。

这堂课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七章“教育强国-科技自立-人才引领”展开,通过历史回溯、数字交互、辩论剖析的三重维度,引导新时代软件学子夯实理论基础、练就过硬本领,肩负民族复兴使命、争做高素质软件先锋!

教育筑基——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在井冈山校区软件历史馆,一场跨越时空的教育对话正在展开。教师以“软件历史馆”为时空坐标,带领学生回溯中国教育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蜕变之路。从深入剖析DeepSeek国产AI模型创作团队的鲜活案例,到运用清末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堂等史实对照,再到阐释近些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五大“历史性跨越”,深刻印证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

科技自立——从场馆的“时光机”中,感受创新的高度。主讲学生谢福财带领师生在学校软件历史馆开启一场计算机发展史的沉浸式漫游:从19世纪阿达·洛芙莱斯的手写算法,到图灵机奠定计算科学基石;从中国首台“汉字信息化”长城0520CH计算机突破技术封锁,到“信创”战略构建自主可控技术体系,此刻触摸的不仅是历史的脉络,更是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时代使命。

互动环节高潮迭起,当学生追问早期计算机用途时,数字人“小智”揭秘“个人电脑先驱者如何催生苹果、微软”的传奇;当被问及未来计算机形态,师生共同畅想炫酷的未来,但这些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人才质量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人才强国——在思想碰撞的火花中,点燃对“人才”的多元探索。谢老师引导学生开启一场关于“建设人才强国:质量突破VS规模筑基,何者为先”的辩论赛,正方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要战略科学家”为论据,反方则以“制造业升级依赖高素质产业工人”进行回应。正当双方论点胶着之际,胡霖老师启动AI教学系统,现场生成回复,并进一步表述AI构建的“三维人才培育矩阵”:基础性劳动大军——高端人才队伍——奠定坚实人力资源基础。

最后,谢老师总结道:“从井冈山时期的星火燎原到数字时代的代码筑基,这堂‘大思政课’揭示着人才工作的深层逻辑,既要打造引领未来的‘创新锥’,更要构筑支撑发展的‘人才海’。当贵州山区孩子通过‘天眼课堂’聆听科学家授课,当大飞机工程师用VR技术演练装配误差,当青年团队研发出世界第一台矩形盾构机,这正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三位一体战略的生动诠释。”

这堂融合学校软件历史馆、AI数字人、微型辩论赛的“师生同台”课深刻阐释了“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育人的生态系统:教育为科技输送创新动能,科技为人才提供实践平台,人才为教育注入时代内涵,三者形成闭环,共同铸就起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底座;引导青年大学生把他们的钻研再深一寸——像黄大年教授那样,把专业做到极致;视野再宽一尺——像AI揭示的那样,勇于打破学术高墙;脚步再沉一分——像焊工高凤林在火箭发动机上0.01毫米间的匠心坚守。(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