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9日,山西中医药大学傅山学院“红脉药香润晋阳”红色基因继承团走进晋中市平遥县,以“红色教育+专业实践+基层服务”三维联动模式,开展了一场沉浸式实践学习活动,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深化对中医药事业的认知与担当。
红色铸魂:在历史回响中坚定初心
实践队以红色教育开篇,筑牢精神根基。7月5日,团队踏入古朴庄重的察院廉政教育基地,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沿着时间脉络展开学习:从先秦监察制度的萌芽雏形,到历代制度的演变革新,通过图文展板、历史文物与场景复原的多维呈现,系统了解中国监察体系千年发展历程。互动问答中,队员们深入探讨监察制度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时代价值,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筑牢认知根基。在中央八项规定专题展区,讲解员以鲜活案例为切入点,逐句解析规定中“改进调查研究”“厉行勤俭节约”等细则的深刻内涵,强调其作为作风建设“铁律”的时代意义。随后,队员们驻足察院文献陈列区,从古代监察官员“铁面执纪、清正奉公”的典故中汲取精神养分,真切感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廉政智慧。
7月7日,恰逢七七事变88周年,实践队赴彭坡头村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武士敏将军死守阵地、梁奔前烈士怒斥敌寇、雷任民组织敌后抗战等事迹逐一呈现,泛黄的史料与锈迹斑斑的实物勾勒出平遥儿女的抗战史诗。全体队员在纪念馆前重温入党誓词,将“爱国、担当”的红色基因融入医者使命。
基层扎根:在服务奉献中践行使命
7月6日清晨,山西中医药大学傅山学院“红脉药香润晋阳”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进晋中市平遥县丰盛村,以中医特色诊疗与健康科普为纽带,为村民送去盛夏里的健康关怀。
在村活动广场,实践队迅速搭建起义诊服务区。量血压台前,队员们细致记录每位村民的血压数据,结合体质差异给出饮食调养建议;推拿按摩区,专业手法精准作用于肩颈腰腿痛点,一位体验完的大爷揉着肩膀赞叹:“这手劲儿到位,酸痛感一下子就轻了!”耳穴贴敷区域,队员依据经络理论选取穴位,为失眠、消化不良的村民贴上王不留行籽,讲解日常按压保健技巧。
义诊间隙,队员们通过走访调研收集村民健康数据,针对夏季高温特点开展专题科普讲座。“头晕恶心别轻视,及时转移到阴凉处……”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现场演示,将中暑防治知识、荷叶绿豆汤等食疗方,以及藿香正气水的正确用法传递给村民。李阿姨拉着队员的手笑言:“以前觉得中医玄妙,听你们一讲全是生活里能用的干货!”
同日下午,实践队走进道虎壁村王氏妇科研究院。国家级非遗项目“王氏妇科”第28代传承人王金权教授亲自接待,带领参观博物馆与医馆,详解600余年传承中“调经、种子、安胎”的独特理论。跟诊过程中,王教授结合病例传授辨证思路,并寄语学子“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中医传承的重量。
诊疗间隙,王老轻抚脉枕讲述传承哲思:“自创始人王厚悬壶至今,王氏妇科始终秉持‘崇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既深耕《傅青主女科》等经典,又在经带胎产病症中积累万余例临床验案。”谈及传承使命,他叮嘱学子:“中医妇科的生命力在临床,需以疗效为舟,载经典智慧渡患者之河。”
临床淬炼:在诊疗一线中精进本领
7月8日至9日,实践队聚焦临床实践,在平遥县中医院开启深度见习。总务科范琪主任系统介绍医院“中西医协同、特色化发展”的历程后,队员们分科室沉浸式学习:
在心病科,学子们在医师指导下学习热奄包热敷、穴位贴敷等外治法,见证中医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显著效果;老年病科的“火龙药灸”与中药熏洗疗法令人瞩目,代教护士任健健详解其温阳散寒、直达病灶的独特优势,互动交流中点燃学子求知热情。
妇科诊疗中,医师以耳部穴位贴敷配二部刮痧调治失眠,精准操作与经络疏通的巧思让学子直观感受外治法的独特逻辑;督脉灸、悬空灸等灸法的适应症讲解,更让大家对艾灸疗法的多元应用有了全新认知。儿科诊室里,医师手把手示范推法、揉法等基础推拿手法,围绕小儿感冒、积食等病症拆解穴位组合,反复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的操作要义,学子们在模仿练习中逐步掌握规范。
针灸科的见习更显中西医融合活力。除毫针、电针等传统技法外,自血疗法的免疫调节机制、机器人灸的精准温控技术、埋线疗法的长效刺激原理,让学子们深切体会到中医药在现代科技赋能下的创新活力。
两日见习让队员们深刻领略中医诊疗的丰富维度。大家表示,将以深耕专业为基,在传承中守正创新,全力担当中医药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让岐黄薪火在青春实践中绵延不息。
五天实践形成完整闭环:从红色教育坚定信念,到基层服务感知需求,再到临床实践精进技能。队员们表示,此次平遥之行不仅深化了对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理解,更明确了作为中医药学子的责任——既要以红色基因铸魂,更要以岐黄之术践行,让青春之力融入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洪流。(署名:葛一薇,董顺发,卢鑫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