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行走的数字火种:一群农林学子与长乐乡村的盛夏之约

2025-07-15 09:33:42   来源:中国焦点日报网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赴福州市长乐区 “绿伞领航,数智惠农” 实践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深入乡村、走进企业、探访遗址、融入社区,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队员也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花田寻香韵,非遗焕新颜 —— 茉莉茶香里的守正创新

7月3日,实践队首先来到福州茉莉花种植一级保护区 —— 新闽莉茶业有限公司的千亩花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的核心产区,这里承载着千年的茶香记忆。队员们在公司负责人的指导下体验茉莉采摘,了解到 “三斤鲜花才能窨制一斤茶” 的非遗工艺精妙。他们走进电商直播间,向网友展示刚采摘的鲜花、制作的茉莉花手工艺品,演示茉莉冷泡茶配方,将非遗工艺与现代消费场景相结合,助力百年茶香以年轻化姿态触达更多消费者。午后,队员们全身心投入非遗手作,制作了香囊、创意贺卡、相框和手串,深刻体会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结合的魅力。在 “非遗文化展厅”,队员们了解了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的申遗历程和合作社的发展变迁。此次活动,实践队一共完成了 “三个一” 成果:一组短视频、一份调研报告、四款文创产品,更理解了 “守正创新” 的深意。

智启童蒙心,情系社区事 —— 科普与调研共绘社区暖景

7 月 5 日,实践队前往吴航街道洋锦社区,开展人工智能科普宣讲和社情民意调研活动。在智慧课堂上,队员们化身 “科技讲解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案例向小朋友们讲解人工智能知识,还设置趣味拼图挑战,现场气氛热烈。同时,队员们开展社情民意调研,走街串巷发放问卷,围绕社区治理、民生服务、科技应用等方面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并将及时反馈给社区工作人员。此外,实践队员们还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设计垃圾分类小游戏,加深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和记忆,整个现场充满欢声笑语。

双轨探乡野,古今相辉映 —— 遗址寻踪与数农探秘并行

7 月 6 日,实践队前往和平街古城墙遗址以及数字农业示范基地、物联网式农民合作社。在和平街古城墙遗址,队员们被古老建筑震撼,触摸斑驳砖石,感受历史温度。他们穿梭于巷弄,品味古宅细节,聆听老者讲述古城墙历史故事,观摩古代地图和明朝石碑,深切感受长乐厚重的历史文化,激发了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而在数字农业示范基地与物联网式农民合作社,队员们先来到福州市长乐区荣端农业专业合作社,走进智能温控大棚,了解大棚运营、机器使用,观看远程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感叹科技为农业带来的便捷高效,并对 “合作社 + 基地 + 社员” 的创新模式产生浓厚兴趣。随后,他们来到福建雪美集团有限公司,参观保温大棚、烘干车间和蔬菜分装车间,通过视频了解水稻生产全过程,认识到农机代人工模式的重要意义,深刻感受数字技术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变革。

侨村觅治理,数智助振兴 —— 长安村里的青春献策

7 月 7 日,实践队走进荣获 “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 称号的侨乡村落 —— 长安村。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实践队考察解码长安村的治理之道。了解到村里 “乐和解” 平台的功能后,队员们提出加入 AI 预警功能等建议。长安村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实践队发现数智技术在其中可发力的空间。在树葡萄种植基地,队员们对 “文旅农” 融合发展有了直观认识,还了解到长安村发展 “银发经济” 的举措。针对长安村发展中的困惑,实践队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措施,如设计树葡萄溯源系统、开发游客调度小程序等,村支书对这些建议表示认可,也希望长安村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

此次 “三下乡” 活动意义重大。实践队不仅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乡村发展、文化传承、社区建设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帮助,如为长安村的发展提出数智化方向,助力新闽莉茶业的非遗推广等;同时,队员们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社会,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体会到 “守正创新” 的内涵以及科技赋能的力量。福建农林大学学子用青春智慧与行动,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着积极力量,这场实践既是知识的输出,更是双向的学习,让数智之花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让青春在服务社会中焕发光彩。

徐昊 黄澜婷/文

尤梓翔 何贤鸿/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