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原教育部领导视察北京阳康堂合作的八珍堂融泽中医院 聚焦康养大学筹建与“五社联动”中医药教育创新

2025-07-14 13:31:51   来源:中国焦点日报网

原教育部领导视察北京阳康堂合作的八珍堂融泽中医院 聚焦康养大学筹建与“五社联动”中医药教育创新

原教育部领导一行赴北京八珍堂融泽中医院开展专项调研,重点考察由北京阳康堂中医药研究院牵头、联合上海、天津、北京三地试点筹建的“康养大学(学院)”项目,以及基于“五社联动”机制的中医药教育培训创新模式。北京阳康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姚宗君全程接待,北京八珍堂融泽中医院院长刘兵作专题汇报。

康养大学筹建:盘活闲置资源,打造产教融合新标杆

在座谈会上,姚宗君院长详细介绍了康养大学的筹建思路。针对当前我国老龄化加速与康养人才短缺的矛盾,项目创新提出“盘活闲置校舍,赋能社区康养”的方案:

• 试点选址:充分利用北京、上海、天津三地闲置小学、幼儿园校舍,改造为集教学、实训、社区服务于一体的康养学院。首期试点已选定北京海淀区某闲置小学,规划建设中医康复实训中心、老年护理模拟病房及智慧康养实验室。

• 学科设置:聚焦“中医+康养”交叉领域,开设中医老年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中医方向)等专业,同步开发“中医适宜技术”“药膳营养师”等微专业课程。

• 产教融合:与八珍堂融泽中医院、广安门医院等机构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学生需完成社区中医服务、养老机构实习等实践模块,考核通过后颁发“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原教育部领导对“变闲置为资源”的思路表示高度认可,并建议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形成可复制的“城市更新+职业教育”模式。

五社联动:构建中医药教育基层网络

刘兵院长重点汇报了“五社联动”机制在中医药教育培训中的应用。通过整合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慈善资源及企业力量,项目已形成三级培训体系:

1. 社区层:在玉海园等社区设立“中医药健康驿站”,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老年健康管理讲座,年均服务居民超5000人次。

2. 机构层:依托八珍堂中医院建立“京津冀中医药技能培训基地”,开发标准化课程包,已为基层医生、养老护理员等群体培训2000余人。

3. 社会层:联合中医药协会、高校专家团队,开发“中医康养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填补行业人才评价空白。

“我们与社区服务协会合作,将闲置幼儿园改造为‘亲子中医体验馆’,通过‘小手拉大手’模式传播中医药文化。”姚宗君补充道。目前,该项目已吸引慈善基金投入300万元,用于购置智能教学设备及开发线上学习平台。

康养托管运营

大健康产业链综合服务商,康养医养,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装修,养老服务,康复医院管理,中医药出海。康养托管运营,四高康复,肿瘤康复,邮箱:631700724@qq.com,VX:yzjbj1,阳康堂商城

8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创新实践:从课堂到社区的全链条育人

视察期间,领导实地考察了医院与社区联动的培训场景:

• “银发课堂”:退休教师志愿者在改造后的社区教室教授八段锦,同步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测学员运动数据,生成个性化健康建议。

• “小小中医师”工坊:利用闲置幼儿园教室开展中药香囊制作、穴位贴敷体验活动,年覆盖儿童超3000名,相关课程获教育部“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认定。

• “智慧康养”实验室:学生运用AI脉诊仪、经络检测仪等设备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评估,数据实时上传至区域康养管理平台,形成“教学-实践-反馈”闭环。

“这种模式既解决了闲置校舍的维护难题,又为社区输送了专业康养人才,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参与视察的专家评价道。

db17b9193400559c7d9b70a02fbf5a3.jpg

未来规划:三地联动,辐射全国

根据规划,康养大学(学院)将于2026年前完成三地试点建设,并逐步推广至全国。姚宗君透露,项目已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有合作意向,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库及师资培训体系。同时,研究院将联合企业设立“康养产业创新基金”,重点支持中医药智能设备研发、适老化产品开发等领域。

原教育部领导总结指出,北京八珍堂中医院与阳康堂研究院的实践为职业教育服务老龄化社会提供了创新范本,要求进一步深化“政校行企”协同机制,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养人才培养体系。

结语

从闲置校舍到康养学府,从单一诊疗到全链教育,北京阳康堂研究院正以“五社联动”为纽带,书写中医药传承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新篇章。随着三地试点的推进,一幅“医教融合、社区共治”的康养蓝图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