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2025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五) | 高校联合解难题,聚力西岐拓富路

2025-07-14 11:07:57   来源:中华网

2025年7月12日,福州大学“新质生产力赋能 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下浒镇开展活动,通过与清华大学相关团队交流及实地调研村庄,旨在为当地乡村振兴探索可行路径。

当日下午,实践队首先在霞浦县上凤门垄村与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福建霞浦支队开展讨论,双方围绕霞浦县各地区的发展现状与困境展开深入交流。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霞浦支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就当地发展策略提出创新性见解,为实践队完善针对当地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思路。

随后,实践队前往西岐村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该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调研发现,西岐村现有近200亩单季水稻田和弹涂鱼养殖产业,并计划在水稻田旁种植花卉打造景观打卡点,同时拥有可眺望滩涂湿地的景观资源。然而,该村产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土地资源匮乏,制约了规模化产业发展及仓储设施建设;农田依赖山塘供水缓解淡水压力,且排水不畅,雨季易出现满溢情况,影响水稻收成;村民建设积极性不高,多以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为主;部分山地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针对这些问题,同行的四斗村驻村第一书记林庆溉提出建议,他认为应鼓励村民以土地、资金或劳力等方式入股合作社,将村民利益与集体产业发展深度绑定,以激发内生动力;同时深化发展“湿地经济”,融合蛏子养殖与滩涂观光,待具备一定经济基础后,再着手盘活山地资源,寻求适合的生态型或休闲型开发项目,为村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通过下午交流研讨和实地调研,实践队队员们深切体悟到乡村发展的复杂性与独特性。在交流与调查中,既见证了下浒镇资源禀赋的优势与产业发展潜力,又直面了土地资源制约、基础设施短板、村民内生动力不足等多重现实挑战,使实践队明确推动乡村振兴需立足实际、尊重民意、整合资源、探索创新模式。(叶骏霖 王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