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实践纪实|青春泓途,红色寻迹——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红闽薪火传新志、榕韵初心践力行”实践队

2025-07-14 09:46:50   来源:中国焦点日报网



七月的福州,蝉鸣在古厝飞檐间流转。2025年7月8日,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红闽薪火传新志、榕韵初心践力行”实践团带着"挖掘红色基因,讲好福建故事"的使命,踏上了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旅程——从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旧址到林则徐纪念馆,三处红色地标,三段精神传承,在古巷与展柜间交织成一幅鲜活的红色图谱。

安民巷53号里的"活态历史"

上午,我们来到了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安民巷53号的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旧址。这座清代民居,虽外表古朴,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1938年2月,新四军办事处在此正式成立,王助出任办事处主任,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在这里我们有幸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暑假实践团队相遇,双方共同开启了一段难忘的学习之旅。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的志愿讲解员、原省海洋与渔业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严飞老师,他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史料,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从新四军的组建背景,到办事处如何在艰难环境下开展工作,再到推动福建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国家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人如何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贡献,更加体会到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

严飞讲解员为队员们讲解(肖钰茹摄)

实践队员在新四军旧址前合影(梁宝云摄)

博物馆里的"代际传承"

步入福建革命历史纪念馆,其青铜门扉在阳光下泛着庄重。作为全省最大的革命历史专题馆,通过《福建革命史陈列》《解放福建》半景画馆等展览,全面展现了福建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年间的革命历史画卷。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馆内工作人员的热情安排下,几位可爱的小朋友担任了我们的讲解员。别看他们年纪小,讲解起来却有模有样,对馆内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从古代福建人民的抗争事迹,到近代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斗争,小朋友们用童真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为我们讲述了一段段动人的历史故事。在他们的带领下,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福建人民在革命岁月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小朋友们的互动,不仅让我们收获了知识,更让我们看到了红色基因传承的希望。

实践队员在福建革命历史纪念馆前合影(梁宝云摄)

实践队员在纪念馆内听取讲解(梁宝云摄)

实践队员与馆内人员进行沟通邀请讲解(梁宝云摄)

实践队员在福建革命历史纪念馆前合影(肖钰茹摄)

虎门销烟精神的当代回响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林则徐纪念馆。馆内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和多媒体展示,生动地再现了林则徐的生平事迹和他为国家、为民族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从他在虎门销毁鸦片的果敢行动,到他在水利、漕运等方面的改革举措,我们看到了一位有远见、有担当的政治家形象。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我们不禁思考,在新时代,我们该如何传承和发扬这种爱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队员在“林则徐纪念馆”前合影(汪轶婷摄)

精神密码的传承发扬

一天的红色文旅调研之旅结束了,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却深深烙印在我们心中。在新四军旧址,读懂了"平凡人如何成为英雄";在博物馆,看到了"历史如何通过代际传递获得新生";在林则徐纪念馆,领悟了"爱国精神如何在不同时代焕发新光彩"。正如严老师所说:"红色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江河——我们都是河中的一滴水。

本次社会实践,队员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更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的重要价值。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任。我们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深入研究红色文化,通过学术研究、社会实践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梁宝云 刘向前 刘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