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青春解码非遗:数字之笔绘就绵竹年画传承新画卷——西南民大“绵延绘新”团队探索非遗数字化传承之路

2025-07-12 10:28:11   来源:财讯网

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背景下,国家持续出台政策大力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将“文化数字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作为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瑰宝,四川绵竹木版年画以其色彩浓烈明快、构图饱满夸张、题材寓意吉祥的独特艺术风格,承载着深厚的蜀地民俗文化和民间智慧,是中华民族年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璀璨的文化符号,其保护与传承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由此,一支由西南民族大学本科生组成“绵延绘新”团队应运而生,正以青春智慧和数字科技,为千年绵竹木版年画注入时代活力。他们深入田野,潜心钻研,构建起集文化传承、产业振兴、民生情怀于一体的数字化传承新路径,其探索实践为非遗保护提供了生动的“青春样本”。

图 1绵竹年画博物馆藏书封面与正在工作的传承人

深入田野:脚步丈量出的创新基石

图 2负责人与传承人交谈

创新的火花,源于扎实的调研。“绵延绘新”团队深知闭门造车难成真章。为了精准把握绵竹年画传承的痛点与机遇,他们五度深入四川绵竹年画村,与国家级、省级传承人面对面交流,观摩老艺人刀笔纵横,聆听口传心授的技艺精髓。团队成员多次走访当地数字化文化基地、文化企业,了解技术应用现状与市场需求,与相关负责人深入洽谈合作可能。正是这累计行程数千公里、访谈数十位关键人物的扎实田野工作,让团队对“雕刻技艺难量化、设计创新有瓶颈、传承教学受局限”这三大核心难题有了切肤之知,也为后续的技术攻关奠定了坚实基础。队长雍惠雯感慨:“每一次走进年画村,触摸那些承载历史的雕版,与传承人围炉夜话,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守护文化根脉的责任,也坚定了用数字手段破题的决心。”

图 3于绵竹年画村走访

数字破题:智慧凝结的三大“利器”

基于深入的田野洞察,“绵延绘新”团队充分发挥多学科背景优势,涵盖计算机、人工智能、微电子、电气等数字模块,美术、版画等市场模块,心理学、经济学等市场模块及教育学成员,在思想的自由碰撞中,凝练出三项核心技术方案:

破“难量化”。蜀绘智脑系统——将老师傅们“只可意会”的雕刻力道、角度、节奏等经验,通过智能传感与算法,转化为可量化、可记录、可复现的数字标准,为技艺的精准传承建立数据档案。

破“难创新”。墨韵GAN生成系统——构建融合传统年画元素与现代表达的IP叙事风格素材库。利用生成对抗网络(GAN)技术,系统能对经典图式进行智能解析与创意衍生,成为年画创作的“活水源泉”,激发符合当代审美的无限创意。

破“难教学”。虚实共生教学体系——通过VR/AR、互动数字教材等技术,突破师徒制对时间与空间的刚性依赖。学员可沉浸式观摩、交互式练习,传承教学从“靠经验”走向“标准化、可视化、数据化”,大大降低了学习门槛。

“和合偕习”:多元聚力结硕果

西南民族大学“和合偕习,自信自强”的校训,在这支多民族、多专业融合的团队身上得到生动诠释。差异中求共鸣,碰撞中聚合力,个性与协作共奏华章,这正是“和合”智慧的魅力,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实践。立足非遗一线,依托扎实的调研与核心技术攻关,团队已斩获6项软件著作权和2项技术专利。沿着B端、C端双轴并进的市场化路径,团队已与多家文化企业达成实合作,以硬核的科技实力和可落地的解决方案,深刻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自信自强”。

多维价值:数字赋能焕发非遗新生

“绵延绘新”团队的探索,其价值远不止于技术本身,更在于为非遗传承打开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文化传承纽带。AIGC深度赋能,数字化技术彻底打破了传统技艺传播的时空壁垒,使绵竹年画等古老文化形态得以突破“口传心授”的局限,以可量化、可保存、可创新、可传播的数字形态永续留存。千年文化基因在科技助力下重焕时代生机,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坚实纽带,并以其独特的数字魅力,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引领“文化出海”增添新动能。

产业振兴引擎。智能雕刻辅助、AI创意生成等技术,为传统年画产业注入了强劲的创新活力与生产效率。这不仅显著提升了文化产业附加值,拓宽了年画产品的应用场景与市场规模,包括文创、数字藏品、文旅体验等,更激活了千亿级文化产业发展新赛道,助力构建非遗产业发展的数字化新生态。项目的落地直接带动了相关就业岗位的创造与从业者收入的提升,为地方文化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注入了实实在在的动力。

民生情怀体验。通过“虚实共生”教学体系、沉浸式文旅互动体验场景等,“绵延绘新”项目让民众得以深度参与、沉浸体验非遗的魅力。它极大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践行文化惠民的初心,为传承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与个性化赋能工具,为从业者开辟了多元增收路径,实现了文化传承薪火相传、产业发展蓬勃向上与民生福祉持续提升的“共赢”图景,有力提升了社会整体的文化素养与认同感。

图 4团队成员

结语:青春挥毫,绘就时代新篇

传承中华文脉,彰显青春之姿。“绵延绘新”团队的年轻学子们,用无数个日夜的深耕,在绵竹年画的数字化传承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正以数字之笔奋力挥毫,书写着新时代西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崭新篇章。他们的实践生动证明,当青春智慧邂逅数字科技,千年非遗定能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贡献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