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从“疏解”到“共赢”:书写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首衡答卷

2025-07-11 14:25:06   来源:太阳信息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持续向纵深推进。在此进程中,首衡集团积极主动融入战略新格局,在有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同时,于河北高碑店成功打造中国最大的单体农产品批发市场,构建起“北京疏解、高碑店承接、三地共享”的良性循环模式,被新华社评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新地标”。

7月9日上午11点,天气闷热依旧,首衡市场内,采购商王东边擦汗边指挥着工人将新鲜蔬菜装上中型厢货车,这是他当天采购的第二辆车。“以前去北京进货,光堵车就得俩小时,现在在高碑店采货,差不多的距离,交通便利了很多,采购价格还低一些。”王东采购的两车果蔬,每天往返于他自营的张家口超市与高碑店市场之间,多年来风雨无阻。

王东的选择并非个例,他们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自2015年以来,首衡市场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逐步构建起辐射包括北京在内的北方13个省市、服务保障超过4亿人口的农产品流通枢纽,每天上万车辆进出市场,果蔬日交易量超过5万吨。

交通畅达是选择首衡市场的基础。王东算过一笔账:货车进北京需办理通行证,高峰时段限行,单程运输成本比高碑店高出很多。而高碑店地处京津冀中心位置,京港澳高速、京昆高速等多条干线在此交汇,货车2小时内可直达北京、天津及河北主要城市。这种节点优势打破了区域壁垒,可以让农产品流通效率大大提升,成本优势也随之凸显。

成本优势背后则是资源配置的优化。据了解,首衡市场作为一级批发市场,在巨大的交易量之下具有明显的采购价格优势。云南、四川的蔬菜,广东、广西的水果等全国的精品果蔬在此汇聚,形成“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此外,首衡市场搭建的一站式采购平台,也降低了市场商户的经营成本,更推动京津冀三地农产品实现“优势互补、供需匹配”,让协同发展的红利实实在在落到经营者和消费者身上。

品类齐全是枢纽功能的集中体现。以王东为例,他的超市需要 100多种果蔬,过去可能要跑北京3个市场才能配齐,如今在首衡市场,从南方热带水果到北方耐寒蔬菜,从进口冻品到本地杂粮,一站式就能购齐。

每天两趟货车,每趟载重约10吨,王东的采购量背后,是首衡市场对京津冀民生保障的支撑作用。在首衡市场,像王东这样的商户带动了就业人口8至10万人,形成了“市场+基地+农户”的产业协同链。如此一来,北京的“菜篮子”更丰富,天津的“果盘子”更实惠,河北的农产品有了稳定销路,三地群众能够共享协同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