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7月3日,福建农林大学赴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金线莲科技小院实践队深入金线莲种植一线,在实验室与田间地头的'两点一线'中探寻产业振兴答案。
图为实践队于南靖县金线莲科技小院合影。供图 谢欢
科技赋能金线莲,从组培室到种植链
7月1日,实践队抵达葛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企业负责人的引导下,队员们系统参观了金线莲产业的核心环节。在无菌组培室内,数千个透明袋整齐排列,金线莲幼苗在精准控制的光照、温度与湿度环境下生长。
实践队在企业负责人的介绍下,了解到传统玻璃瓶培养虽可重复使用,但人工消毒成本高,工人需手工清洗回收瓶罐,且高温消毒环节能耗巨大;如今更换成一次性培养袋,不仅免回收,更规避了玻璃破损导致的污染风险。这小小的培养袋里,装着的不仅是一株株金线莲幼苗,更是科技为乡村特色产业插上的翅膀,让"金草"真正成为带动一方水土的"致富草"。
图为实践队参观葛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菌组培室。供图 刘子涵
探索多元模式,林下经济与两岸合作
7月2日,实践队重点考察了金线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在益寿金线莲种植基地◇公司负责人带领队员深入林下种植区。实践队员观察仿野生环境种植的金线莲种苗,从中探索科技与自然共生的答案。
图为益寿金线莲种植基地。供图 李鹏骏
紧接着,实践队参访了由台商经营的天上亮丽金线莲种植场。场长正指导工人进行鲜品采收后的拆袋和清洗工序◇确保产品洁净度与品质。场长还强调了将先进的组培技术与南靖优越生态条件相结合的优势。
当天下午,实践队还来到同样由台商创办的青心兰园,相关工作人员为实践队员介绍如今利用直播平台销售产品,实现了进步性的创收。实践队所探索的这些内容成为研究农产品电商销售的宝贵素材。两岸从业者在技术、管理与营销上的交流合作,为南靖金线莲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为实践队参访天上亮丽金线莲种植场。供图 薛昕宇
接受红色洗礼,追寻足迹与筑牢信念
7月3日,实践队前往南靖县梅林镇,参观了科岭廉政教育基地。科岭红色党校校长王盛洲在基地内为实践队员讲述了革命战争年代发生在南靖的红色故事,革命先辈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扎根乡土、奋勇抗争,用热血与生命守护家园的初心,恰与如今"扎根大地、服务三农"的使命一脉相承。
乡村振兴的每一步前行,都离不开红色基因的滋养与革命信念的指引。在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陵园,实践队全体成员列队瞻仰,缅怀先烈。
图为实践队全体成员在革命烈士陵园列队瞻仰。供图 徐盈盈
当金线莲的药香浸润科技的智慧,当红色基因融入青春的血脉,乡村振兴的蓝图便有了最鲜活的注脚。乡村振兴既需要科技的硬核支撑,让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也需要红色基因的精神滋养,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而青年学子作为连接二者的桥梁,在实践中既提升了专业技能,又坚定了服务乡村的信念。此次实践活动虽已落幕,但它所播下的种子必将生根发芽﹣未来,更多青年将带着在实践中收获的智慧与热情,投身于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让科技之花在田野绽放,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续写新的荣光。
图为实践队于岩永靖军政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合影。供图 李宇
这不仅是一次探索科技赋能农业的征程,更是深化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让学生从校园的"小课堂"走向田间地头的"大课堂",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中闪光◇为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衔接难题,探寻校地合作、共促发展的全新路径,以青春之力浇灌科技小院的创新土壤,书写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奋斗篇章。(林心韵 刘恬恬)